标准解读

《GB 1076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与之前的《GB 10765-1997》、《GB 10766-1997》、《GB 10767-1997》相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整合性变更:首先,新标准将原来的三个单独的标准(分别针对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等)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涵盖了从出生至12个月龄婴儿的配方食品,提高了标准的适用性和统一性。

  2. 安全性指标提升:GB 10765-2010增加了多项安全指标要求,如对微生物指标、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的限制更加严格,确保了婴儿食品的安全性符合最新的科学认知和国际标准。

  3. 营养成分调整:新标准对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提出了更具体和科学的要求。例如,细化了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调整了脂肪酸组成,强调了DHA和AR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以更好地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4. 标签标识规范:标准对产品标签和说明的要求更加详尽,包括强制标注营养成分表、明确指示适宜年龄、过敏原信息提示等,旨在帮助消费者更准确地选择适合的婴儿配方食品,并提高透明度。

  5. 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新标准对生产过程的卫生条件、原料控制、成品检验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HACCP体系的应用,确保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达到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标准。

  6. 适应性增强:考虑到科学研究进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标准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规定和指导原则,以促进产品的创新和适应不同婴儿的特殊营养需求,如对乳糖不耐受婴儿的配方设计提供了指导。

这些变更反映了随着科学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对婴儿配方食品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进化,旨在为婴幼儿提供更安全、更营养、更适合其成长需求的产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0765-2021
  • 2010-03-26 颁布
  • 2011-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发布稿.仅供参考-标准分享网)_第1页
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发布稿.仅供参考-标准分享网)_第2页
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发布稿.仅供参考-标准分享网)_第3页
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发布稿.仅供参考-标准分享网)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发布稿.仅供参考-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010布 2011施 07652010 I 前 言 本标准对应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标准 2007) 部分,本标准与 2标准还参照了中国营养学会 2000年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本标准代替 0765儿配方乳粉 I 、 0766儿配方乳粉 、 0767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及其修改单。 本标准与 07650766 0767要变化如下: 将三项标准整合为一项标准,标准名称改为婴儿配方食品; 修改了标准中的各项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0765 0766 0767B 107652010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婴儿配方食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儿 0 12月龄的人。 儿配方食品 基婴儿配方食品:指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 /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于正常婴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0 6月龄婴儿的正常营养需要。 基婴儿配方食品:指以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 /或其他成分,仅用物理方法生产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适于正常婴儿食用,其能量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 0 6月龄婴儿的正常营养需要。 4 技术要求 料要求 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或相关规定,应保证婴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不应使用危害婴儿营养与健康的物质。 所使用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不应含有谷蛋白。 不应使用氢化油脂。 不应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原料。 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色泽 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 滋味、气味 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 07652010 2 表1(续) 项 目 要 求 组织状态 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产品不应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异物。 冲调性 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 需成分 产品中所有必需成分对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是必需的。 产品在即食状态下每 10050 60 295 70 范围。能量的计算按每 100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乘以能量系数 17 kJ/g、 37 kJ/g、 17 kJ/g(膳食纤维的能量系数,按照碳水化合物能量系数的 50%计算),所得之和为千焦 /100毫升( 00,再除以 100毫升( 00。 婴儿配方食品每 100100 所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应符合表 2的规定。 对于乳基婴儿配方食品,首选碳水化合物应为乳糖、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只有经过预糊化后的淀粉才可以加入到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使用果糖。 表 2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指标 每 100 100 养素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检验方法 蛋白质( g) 基婴儿配方食品 /( g) B 肪b/( g) B 中:亚油酸 /( g) ( 12 .油酸与 5:1 15:1 5:1 15:1 碳水化合物d, e/( g) a 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 60%;婴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应以氮( N) b 终产品脂肪中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十四烷酸)总量总脂肪酸的 20%;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总脂肪酸的 3%;芥酸含量总脂肪酸的 1%;总脂肪酸指 90%;对于乳基产品,计算乳糖占碳水化合物总量时 ,不包括添加的低聚糖和多聚糖类物质;乳糖百分比含量的要求不适用于豆基配方食品。 07652010 3 表 2(续) e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式( 1)计算: )100+= ( 1) 式中: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g/100g; 蛋白质的含量, g/100g; 脂肪的含量, g/100g; 水分的含量, g/100g; 灰分的含量, g/100g; 膳食纤维的含量, g/100g。生素: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维生素指标 每 100 100 养素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检验方法 维生素 A/( g RE)3 59 180 维生素 D( g)生素 E /( B 生素 g) B 生素 g) 14 72 59 301 生素 g) 19 119 80 498 生素 g) B 生素 g) B 酸(烟酰胺) /( g)60 293 1506 酸 /( g) B 酸 /( g) 96 478 402 2000 生素 C/( B 物素 /( g) B a 1 g 1生素 A) =U 维生素 A。维生素 计算和声称维生素 b 钙化醇, 1=40 。 c 1 =1 mg 育酚。每克多不饱和脂肪酸中至少应含有 生素 18:2 g (18:3 20:4 20:5 22:6 。d 烟酸不包括前体形式。 07652010 4 物质: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矿物质指标 每 100 100 养素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检验方法 钠 /( 5 14 21 59 钾 /( 14 43 59 180 铜 /( g) /( ( /( /( g) /( 12 35 50 146 /( 6 2400磷比值 1:1 2:1 1:1 2:1 碘 /( g) B /( 12 38 50 159 /( g) B a 仅适用于乳基婴儿配方食品。 选择性成分 了 必需成分外,如果在产品中选择添加或标签中标示含有表 5 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其含量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改善婴儿配方食品的蛋白质质量或提高其营养价值, 可参考附录 A 中推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氨基酸含量值添加单体 L 型氨基酸。所使用的单体 L 型氨基酸来源应符合 附录 B 的规定。 果在产品中添加除表 5和附录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表5 可选择性成分指标 每 100 100 选择性成分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检验方法 胆碱 /( B/T ( B 磺酸 /( .B 旋肉碱 /( . 07652010 5 表 5(续) 每 100 100 选择性成分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检验方法 二十二碳六烯酸 /( %总脂肪酸b,c) .B ( %总脂肪酸b,c) .B 22:6 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二十碳四烯酸 (20:4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 (20:5 量不应超过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量。 4 肪酸的总和。 他指标: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表 6 其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水分/( %)a B 分 乳基粉状产品/( %) 基液态产品(按总干物质计)/( %) 基粉状产品/( %) 基液态产品(按总干物质计)/( %) B 质度(限乳基婴儿配方食品) 粉状产品/( mg/ 12 液态产品/( mg/ 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污染物限量(以粉状产品计)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铅 /( mg/ B 酸盐(以 ( mg/ 100 亚硝酸盐(以 a/( mg/ 2 a 仅适用于乳基婴儿配方食品。 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07652010 6 表 8 真菌毒素限量(以粉状产品计)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黄曲霉毒素 1a/( g/ B a 黄曲霉毒素 曲霉毒素 微生物限量:粉状婴儿配方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9 的规定,液态婴儿配方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商业无菌的要求,按 定的方法检验。 表 9 微生物限量 采样方案非指定,均以 FU/ 项 目 n c m M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b 5 2 1000 10000 肠菌群 5 2 1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2 10 100 0/100g 沙门氏菌 5 0 0/25g 789.4 a 样品的分析及处理按 B b 不适用于添加活性菌种(好氧和兼性厌氧益生菌)的产品 产品中活性益生菌的活菌数应 106g (。c 仅适用于供 0 6月龄婴儿食用的配方食品。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 760和 4880的规定。 脲酶活性:含有大豆成分的产品中脲酶活性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脲酶活性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脲酶活性定性测定 阴 性 态婴儿配方食品的取样量应根据干物质含量进行折算。 5 其他 签 品标签应符合 3432的规定, 营养素和可选择成分含量标识应增加“ 100千焦( 100含量的标示。 签中应注明产品的类别、婴儿配方食品属性(如乳基或豆基产品以及产品状态)和适用年龄。可供 6月龄以上婴儿食用的配方食品, 应标明“ 6个月龄以上婴儿食用本产品时, 应配合添加辅助食品”。 07652010 7 儿配方食品应标明:“对于 0 6月的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 签上不能有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不能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 使用说明 有关产品使用、配制指导说明及图解、贮存条件应在标签上明确说明。当包装最大表面积小于10000以不标示图解。 指导说明应该对不当配制和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给予警示说明。 包装 可以使用食品级或纯度 二氧化碳和(或)氮气作为包装介质。 07652010 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与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值 照已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乳中必需与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数据及有关氮含量和 /或蛋白质含量的数据,并考虑一定的变异范围,计算出推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与半必需氨基酸含量低限值( mg/g N) 。 据我国人乳中每种氨基酸的低限值( mg/g N) ,计算蛋白质含量最低时( 00 儿配方食品每 100 对应的氨基酸含量, 计算方法为人乳中每克氮的氨基酸毫克数除以氮转换系数 果参见表 议婴儿配方食品中所含的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值不低于表 的推荐值。 计算时,可以将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浓度相加;如果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比例不足 2:1 时,也可以将两者相加。 表 荐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与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值 氨基酸 mg/g N 00 氨酸 80 氨酸 120 亮氨酸 300 氨酸 540 氨酸 350 氨酸 65 丙氨酸 180 氨酸 250 氨酸 110 氨酸 200 氨酸 310 B 107652010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可用于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单体氨基酸 名称及来源 名称: 3来源:非动物源性原料 食品级 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结构: 分子式: 理化性质:自由流动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化指标:应符合表 规定 。 表 目 指 标 比旋光度 /( 量(以干物质计)/( %) 分/( %) 0.2 分/( %) (以 )/( mg/ (以 )/( mg/ 名称及来源 名称: 2 来源:非动物源性原料 食品级 07652010 10 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结构: 分子式: 理化性质:无色到白 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 化指标:应符合表 规定。 表 目 指 标 比旋光度 /( 215 225 含量(以干物质计)/( %) 水分/( %) 0.2 分/( %) (以 )/( mg/ (以 )/( mg/ 名称及来源 名称: 4来源:非动物源性原料 食品级 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结构: 分子式: 子量: B 107652010 11 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化指标:应符合表 规定。 表 - 亮 氨酸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比旋光度 /( D 20) 量(以干物质计)/( %) 分/( %) 0.2 分/( %) (以 )/( mg/ (以 )/( mg/ 名称及来源 名称: 3( 4来源:从甜菜酒中分离 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结构: 分子式: 子量: 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丝光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化指标:应符合表 规定。 表 目 指 标 比旋光度 /( 量(以干物质计)/( %) 分/( %) 0.3 a 灰分/( %) (以 )/( mg/ (以 )/( mg/ 0.2 。 07652010 12 名称及来源 名称: 31来源:大肠杆菌发酵丝氨酸和吲哚分解而得 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 化学结构: 分子式: 子量: 理化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