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稿课件_第1页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稿课件_第2页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稿课件_第3页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衣服》说课稿课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衣服,一、教学设计分析,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评价设计,五、教学策略与建议,说课提纲,六、教学资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植物资源中的第二课。是前面学生认识了“布料”,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来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与它们息息相关,我们要珍惜动植物资源。,一、教学设计分析,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三个环节: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拓展活动。,旨在提示学生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搓一搓、捻一捻”:隐含学法指导,渗透了科学探究方法。,“拆开毛线看一看”,意在提示学生研究毛线的内部构造和材质。,将棉条和毛线放在一起来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棉花与毛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材料不同其性能也千差万别,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衣服等成品也会性能各异,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做好了铺垫。,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课本设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材料变成衣服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教科书以棉布和丝绸作为研究内容,其目的就是分别从植物、动物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然材料和衣服的联系,从而感受到动物和植物都是资源,体会出动物和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将课内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唤起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增强亲子情感。,(二)学情分析,1.认知特点与知识储备(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自控能力差,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都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2)在二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知识经验中,储存的与衣服相关的信息,大多数局限于衣服的款式、颜色等,少数同学知道衣服的面料是不一样的,调查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将衣服与动、植物资源联系起来。2.困难与障碍(1)二年级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材料、资源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与实际的衣服的联系几乎没有,而且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对棉花和蚕的认知极少,对衣服材料的成分的认知较困难。(2)二年级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较低,需要方法的指导。(3)二年级的学生小组交流的实效性较低,要加以规范、指导。,一、教学设计分析,1.通过探究知道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2.通过探究初步了解来自动物、植物的天然材料变成衣服的简单过程。,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进行简单的猜想假设。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做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并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分析、解释。,1.通过学习能保持对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分析衣服来源学习中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3.交流、讨论衣服来源过程中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能进行合作探究。,知识目标,探究目标,态度目标,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通过学习衣服材料的来源,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意识。,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能用眼、手等感官及其他工具观察、记录,初步认识制作衣服的材料,并做出简单分析。2.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认识到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由动植物到衣服的过程,意识到人类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教法建议:建议用1课时完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中建议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观察、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建议本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灵活性、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采取观察记录法、小组合作法为主,搜集资料法(上网搜索、询问家长等)情境创设法、表达与交流等为辅助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思维,在身边的天然材料和衣服制品之间找到联系,了解制作过程,最终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认识,明晰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提高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展示交流-汇报总结-拓展延伸-激发情感等一系列具体切身的体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完善。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音像资料。为每组同学准备放大镜一个;不同材质的衣服、布料若干。学生准备:1.毛线、棉花、丝绸等身边常见、容易得的衣料若干。2.准备一套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为时装秀做准备)。3.课前老师布置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三)拓展创新,(四)巩固提升,坚持以学法为重心,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助、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导入新课,三、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其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课堂。,教学建议:本环节除了激发学生学生积极性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正确的审美观和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1.服装表演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服装真人秀”?台下的同学仔细观察它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火眼金睛辨别材料,三、教学过程设计,标签展示会:分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小组的搜集、讨论结果,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教学建议:分类标准有多种,学生课上可能出现多种分类方法。老师先要对学生合理的分类给以充分肯定,保护好孩子的积极性,再从各种分类中选取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天然材料来自哪里呢?,你能把他们分成几类?,(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1.猜一猜:下面服装面料来自什么材料?,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建议: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要立刻做出判断,可将各种猜想记录到黑板上,设置悬念,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猜想,即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增强学生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2.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方法: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通过这一环节总结各种实验方法,为下面即将展开的有序观察活动打好基础。,(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3.做一做,教学建议: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仅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更要积极动脑思考,及时补充质疑。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环节尤为重要,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单一,他们的发现基本都会是棉花、棉线或羊毛、毛线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只进行同类的比较),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将不同材料进行比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不同材料做出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呢?,(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4.看一看:蚕吐丝结茧,(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4.看一看:蚕茧抽丝,(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4.看一看:羊毛是如何变成衣服的,三、教学过程设计,你知道棉花线布衣服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吗?,棉花棉线要经过13道工序(棉花-原棉-清棉-梳棉-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捻线-摇纱-成包);从棉线-棉布要经过6道工序(整经-浆纱-穿综-上机-织布-成品胚);从棉布衣服要经过8道工序(服装设计-纸样设计-生产准备-裁剪工艺-缝制工艺-熨烫工艺-成衣品质-后处理),(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二)团结协作探究新知,三、教学过程设计,5、玩一玩,玩表演游戏:想不想扮演棉花宝宝(蚕宝宝)?演一演你是怎样变成衣服的呢?教师准备从棉花、蚕宝宝到衣服的流程卡片,让学生抽取和扮演一个流程,自行排序并可以用动作演示这个流程。,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长时间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为了能紧紧抓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巩固了在看一看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三)拓展创新,三、教学过程设计,1、想一想,用不能穿的衣服或废旧布料可以做成什么?(在活动手册上写一写,画一画),设计意图:意在将课内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从而深刻的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节约意识。同时,增强亲子情感,融洽亲子关系。,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究一下人造材料的来源。,(四)巩固提升,三、教学过程设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师:这节课,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方面有哪些?生: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方面有.师: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需要进步的地方?生:我觉得自己还需要进步的地方有.,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总结,意在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从中看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四、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的内容方面: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态度。2.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互评。终结性评价可以用测试的方式和评价量表。3.评价结果的使用:,成长档案袋,表现积分,学生评价表(自评、互评),五、教学策略与建议,1.学生对衣服材料的陌生二年级小朋友接触科学课程不久,探究能力不强,社会经验较少,前概念缺乏。因此,在探究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这一环节,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一环节要多给他们一些图片、视频、实物,让他们观察、感受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来弥补他们的欠缺。2.学生实验实效性差二年级的小朋友,科学实验做的不多,一旦做实验就会表现出特别的兴奋,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秩序混乱,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收效甚微。特别是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如,实验方案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每一项都要清楚。动手操作的时候要按步骤、动作规范地、带着目的去观察,不能随意、漫无目的的观察,观察后及时将现象记录下来,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并且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各成员要分工合作,操作规范。培养学生规范、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实验的实效性。,3.学生课前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欠缺。学习这一课,学生对于衣服材料的来源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可能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直接影响课上的小组交流和教学环节的实施。如果课上只有教师呈现资料,学生就在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准备工作时,要具体,要有方法指导,如,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如何去搜集,哪些可以直接向家长请教,哪些可以上网搜索,搜索时如何准确找出关键词输入;记录资料时,如何从中筛选出最有用、最关键的句子、段落。有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