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上课用)_第1页
登幽州台歌(上课用)_第2页
登幽州台歌(上课用)_第3页
登幽州台歌(上课用)_第4页
登幽州台歌(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景抒情诗,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2、背诵诗歌。,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知人论世,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本诗的时空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背景意义:,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诗人的感受:,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表达了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业的遗憾: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宫,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趋马复归来。,西晋诗人阮籍曾有“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诗句,表达了他对天地悠悠而时空流转,历史绵长而人生瞬息而过的感悟和悲叹。陈子昂燕昭王中“丘陵尽乔木,燕王安在哉?”的感慨正与此同.,化胸中积郁而迸发出来的歌,陈子昂少年任侠,十八岁开始专心读书,二十三岁得中进士,并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担任过左拾遗。三十五岁时曾随武攸宜出征契丹,担任参谋,而颇不如意。三十七岁因父亲病故辞官还乡,后被武三思指使贪暴县令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年仅四十二岁。陈子昂,才高气傲,终其一生上进心不退,好侠好勇之气不消,英雄难酬壮志,确实是古代不得志的文人的典型代表。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出征一年后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为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军曹。陈子昂屡遭挫折,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现实中受到严重打压的困窘难以拓解,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上而追思千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潮澎湃,难以自已,一股酸楚由心而发,冲旋而上,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水滂沱,不能自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诵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听朗读,品味诗情。,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朗读指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鉴赏品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鉴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教师点拔:前后不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泣下,时间之长无奈之苦感慨之深宇宙之广孤独之切悲苦无限,念,统摄全诗,知识点总结:直抒胸臆,讨论学习: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感想?,教师提示: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全诗直吐胸臆,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格调雄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千百年后犹能引起读者思考,产生共鸣。,艺术特色:,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