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重点和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2、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基础知识(死记硬背),1、“百家争鸣”的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2、儒、道、法、墨家主要代表和主要思想主张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评价4、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5、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6、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的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2、“百家争鸣”的含义,历史纵横: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十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橫家、农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3、表现,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天人关系礼的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思想学说,思想学说,思想特点,仁政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2、形成原因3、表现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思考:你认为全球祭孔的原因是什么?,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战争是残忍的,人们渴望和平。怎样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呢?,各抒己见:你对孔子了解多少?他的思想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借鉴价值?,孔子提出“推人及人”、“和而不同”的命题,这个命题后来经过周恩来的发挥演变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已经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给世界人民的重大贡献。,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创立:孔子删定“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有记录言论的论语,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3,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颜渊,知识点拔,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创立:基本内容,思想核心:是“仁”,通过“礼”来实现;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学在官府学在民间),(3)评价:,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保守思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克己复礼”。,问题1、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亚圣)的思想主张核心:发展“仁”思想,提出“仁政”思想;君民关系:发展民本思想,提出“重民”“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主张“性本善”(仁、义、礼、智即“四心”),(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战国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施政纲领:“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在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通过礼仪和法治可改造成君子、圣人。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道。荀子打破“儒者不入秦”的惯例,亲自到只讲霸道的秦国去考察。他当着秦王的面,赞扬秦治安政绩和官吏奉公守法。然后荀子劝其更上一层楼,实行王道,但秦王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秦长期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国宰相李斯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均是荀子的学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资料链接,问题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时代:(2)目的:(3)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1、老子及道家,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老子,1)创始人,道德经,三、道家和法家,2)老子及其道家思想,(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若甘于柔弱,便能够不受伤害,免于痛苦。,(3)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观点:庄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人应该看破事物间的差异,不做物质和欲念的奴隶,便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和快乐。庄子还认为,人应该顺从自然。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逍遥游等,2、继承与发展:战国时期,庄子(庄周),3)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了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它与老子的说统称黄老之学。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黄老政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但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2、战国时期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1)积极变法革新;(2)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势”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知识拓展,法家思想的代表:韩非子,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法治,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15年便灭亡。历史启示?,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尚同,核心是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继承发展老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齐物”、“逍遥”(无所恃);把世界万物看作相对的,变法革新;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问题3、儒、法、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1)主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2)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思考与练习1:,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孟子,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民本思想,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仁爱和取信于民,实行德政(为政以德),(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民贵君轻,仁政,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孟子,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1)“兼爱”、“非攻”思想。解析:“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2)儒家。,(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解析:孟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韩非子,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第一课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1、简要概括孔子的生平归纳孔子的理想追求2、孔子思想核心内容是什么?3、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4、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即如何评价孔子?),一、孔子的生平活动,追求礼乐的一生,二、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成就,其一、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以德治民(如何评价?),其二、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应围绕仁,礼及中庸政治思想等展开分析。,其三、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教育方法目的、内容,其四、作为文化人物的孔子:整理六经,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A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3)文化人物:“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对世界: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三、如何评价孔子?,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谢谢合作!,()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礼的实质是什么?()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最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爱人,体现在政治主张上就是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理解仁的地位、含义、评价?)()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和而不同。,1、背景2、目的:3、主要内容:,思想家开创儒家思想,春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新旧矛盾,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中的公共关系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经济法考试信息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生命周期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人员应急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公共关系学媒体关系试题及答案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市政工程考试重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项目阶段性评估方法试题及答案
- 英语教学课件Unit 4 Then and now A Let's tryLets talk 课件
- 市政工程考试涉及知识点清单及试题及答案
- 车位租赁协议书范本
- 无废城市知识培训课件
-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
- 2025煤炭矿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书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共建共享协议
- 中考科创班试题及答案
- 五金产品购销合同清单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预赛)试题含答案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空调安装施工方案
- 英语-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武汉二调)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