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_第1页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_第2页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_第3页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_第4页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外固定装置根据治疗要求,通过骨头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压迫、制度等效果。为骨折愈合、骨形态重建及延长骨的生物力学环境,达到治疗目的。该过程的技术核心是如何创造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以满足治疗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一、外部固定支架类型骨外固定支架根据几何形状分为单边、双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环形、过渡6种配置(见图1)。将针平面的数量分为单个平面和多个平面。图1外部固定支架几何分类二、外固定支架的适应证和禁忌(a)适应证外固定器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以下内容中有公认的适应证,也有相对适应证。适应证也将根据技术熟练程度、设备条件、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概念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掌握。1.四肢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开放性骨折,特别是广泛的软组织受损,伤口污染严重,难以完全治愈。2.感染性骨折:远离病变,用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有助于复位丸。3.多发性创伤骨折,外固定架可以迅速保护受骨折伤的四肢,预防骨折治疗延迟引起的并发症,并便于威胁生命器官伤害的治疗。4.部分闭合性骨折:由于骨折粉碎,其他方法难以稳定骨折端的骨折;近端关节粉碎性骨折,部分关节骨折和脱位。5.需要多次移动(搬运)和粉碎的轻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6.与骨折同时,烧伤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仅可以方便地处理外伤面,而且在上肢的情况下,还可以防止皮皮移植区压迫。7.开放性骨盆骨折,外骨支架固定好,可以控制出血和疼痛。8.断肢再植及骨折,需要修复或重建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桥皮瓣、肌肉皮瓣、游离带血管蒂皮瓣移植及其他修复手术。9.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的不稳定骨折。10.作为非强内部固定的补充剂。(b)禁忌1.四肢有广泛的皮肤病。由于年龄和其他因素,不能与术后管理员合作。三、外部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a)麻醉上肢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或酌情使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位置(b)上肢:上体、肘部弯曲、前臂放在胸前。夏至:仰卧起坐、臀部弯曲、外展、膝盖弯曲和脚踝拉伸90度。(c)程序外部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复位、穿针和固定的交替。工作流程先初步复位(旋转,固定重叠畸形)骨折,然后在距骨折线较远的地方进行钢针初步固定,再进一步复位骨折,在骨折线佩戴钢针,最后满意地复位骨折,然后整体固定。有时可以直接用针固定,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复位,调整后再固定。骨折复位骨折减少是骨折治疗的核心环节,骨折减少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骨折复位可以根据情况使用闭合复位或面对面复位。也可以重置为主体表标志,并根据x页面进行调整。具体的重置方法包括:1.亲眼复位:对骨折部位裸露的开放性骨折完全清创后,可以直接复位为眼睛。闭合骨折复位失败时,小切口3 5cm后直接面对面复位,穿针,固定也可以使用。2.闭合复位法:首先大致复位骨折,然后按顺序工作,可以利用近端骨折线的钢针,并应用提、拉等方法进一步复位和固定骨折,直到以后满意为止。此外,您可以将它大致重置为体表或骨骼标记,固定它,然后根据x射线透视相应地调整到较小的位移或角度。对骨折减少的要求原则上是解剖减少,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往往不容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形态。这时骨折块之间的接触要更好,保持好力线要求。穿针。【】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针穿透技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骨折固定的犬稳定性,还关系到并发症发生的频率。因此,穿针时,以下操作技术必须严格。1.避免副损伤:充分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学,避免刺穿主要血管和神经。2.严格的无菌手术技术,针头应位于感染部位2 3厘米之外。3.严格的无创技术: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针入口,出口0.5 1厘米的皮肤切口的锋利刀;戴半针时,用止血钳分离肌肉,然后放开套管钻孔。打孔或直接穿针的时候不要用高速动力打孔,穿钢针的时候要移动关节,确保铁针上皮肤没有张力,有张力的时候要切开缝合。4.正确选择针的位置和角度:针尽量少穿肌肉,不穿肌肉,或根间隙选择:单平面针-单平面针-骨折上钢针之间的距离小于6厘米。多平面穿针时,一个骨折部位的钢针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大。钢针距骨折线或关节面2厘米以上。多平面穿针角度:全针为25 80,半针和全针为60 80。正确选择钢针的类型和直径。针孔用酒精纱布和无菌纱布包装。安装和固定大部分情况下,骨折减少,穿针,固定交替进行,在佩戴预定的铁针后,根据需要完成固定。对稳定的骨折实行加压固定(但压力的力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出现角畸形),粉碎性骨折行和位置固定在骨缺损时的制度位置。整体固定时尚应注意以下问题:1.检查固定的牢度:方法为手动活动关节、垂直拉力或侧推骨折端;稳定的固定骨折端应该没有活动,或者只有微量的弹性活动。缺乏稳定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整体刚度。2.从外固定器到皮肤的距离:上肢2-3厘米,下肢3-5厘米。为了防止皮肤压迫,促进伤口处理,肿胀严重或伤口大的时候,初期可以留得更大,肿胀消退,长了窗户,修复后可以缩小距离。3.如果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以放置特定的零件,使肢体弄乱或朝上,防止肢体肿胀和压迫。4.骨干部的外固定装置不能影响关节功能运动,下肢要负重行走容易,上肢要便于日常活动和自我管理。5.钢针末端暴露在钢针固定夹1厘米左右,必须切断太长的针端。针的尾部用塑料帽盖密封或用胶带包裹,以免刺穿皮肤或割伤皮肤。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步骤受伤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紧急救援、现场急救、大量伤员等紧急情况下,可以先穿针,及时纠正、调整、固定。(d)术后治疗术后治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疗效。否则会发生针孔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注意。一般治疗术后伤口肢体上升,伤口肢体血液输送和肿胀观察;因体位或四肢水肿引起的外固定装置部件压迫皮肤时,要及时处理。松动的螺丝要及时拧紧。预防和治疗感染骨外固定本身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针孔感染。但是骨折和伤口本身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对于开放性骨折,也要使用抗生素3 7天,对于感染性骨折,也要适当延长抗生素使用期限。针孔护理就是在骨头外固定后经常进行更多的工作,针孔管理。针孔管理不当导致针孔感染。1.一般手术后3天更换一次敷料,如果针孔有积液,就要每天更换敷料。大约2.10日针孔皮肤有纤维包裹,保持皮肤干净干燥,在针孔中每1 2天,皮肤上滴75%的酒精或碘氟溶液就可以了。3.针孔的皮肤有张力的话,要及时从张力侧切开减去。4.调整外固定装置或更改配置时,注意灭菌操作,定期消毒针孔周围的皮肤和钢针。针孔治疗应避免交叉感染。6.如果发生针孔感染,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外科治疗,并适当应用受伤腿的高休息和抗生素。功能运动及时正确的功能运动不仅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还有利于血液云重建和压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过程。通常,手术后7天内可以在床上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上肢可以进行手的捏、握和手腕的肘部运动,1周后可以开始旋转功能运动,夏至可以在1周或伤口愈合后开始进行腿部的部分负重床活动,3周后可以逐渐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机能运动的时间和方法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局部和全身情况。运动中针孔出现红色、肿胀、疼痛等炎症症状时,应停止活动,抬起四肢,在床上休息。卸下外部固定架骨折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后,应取出外固定支架。移除外固定机制时,要正确判断骨折的愈合强度,在没有掌握骨愈合强度和明显的骨外固定并发症的情况下,不要早期治疗骨外固定,尤其是陈旧骨折、粉碎性骨折、不愈合等。四、外部固定支架技术的应用(a)肱骨干骨折选择外部固定支架1.复原骨折选择标准单侧性配置。可以选择斜、螺旋骨折、肱骨专用配置。粉碎性和多节骨折可以选择上肢半环。注意事项1.不要在中间和下1/3交叉点的前外侧穿针。2.在内外髁上穿全针的时候,要从内向外,注意不要误伤尺骨神经。3.早期用三角巾吊前臂,中后期施加适当的压力。手、肘、肩关节功能活动的术后注意。图6-3肱骨粉碎性骨折的多平面构型图6-2肱骨干稳定性骨折单侧配置(b)尺骨和半径骨折选择外部固定机制配置无论是尺骨或桡骨骨折,尺骨及桡骨双骨折,所有类型的前臂骨折原则上选择单侧性配置。注意事项1.外固定架放置位置:在桡骨背部放置;把尺骨上面放在尺骨背上。2.桡神经上枕点应位于肌肉间隙,在附近地区注意桡神经的深支,在远处注意不要打错桡神经皮支。钢针末端穿透对面皮层的东西并不多。4.多段骨折的时候要戴铁针。5.术后积极的手运动和适当的前臂旋转功能运动。图6-4半径骨折单边配置(c)股骨干骨折选择外部固定机制配置1.修复性骨折选择股骨的标准配置。2.可以选择斜形、螺旋骨折、有限内固定后股骨的标准配置。3.粉碎和多段骨折可以根据股骨的标准配置适当穿针。注意事项1.穿针的时候适当地弯曲膝关节。远端股骨的针孔切口时,要适当扩大长核束的切口。2.固定时外排压力,内排制度。防止骨折向外成角。3.手术后立即进行股四头肌运动和逐渐、部分下肢体重负荷。4.膝盖功能运动,不要强迫达到功能位。骨折达到愈合强度后,关键是立即取出外部固定装置,进行积极的功能康复。如有必要,可以与CPM机器结合,帮助康复。图6-5股骨骨折三角构型图6-6股骨干多段骨折三角构型(d)胫骨干骨折选择外部固定机制配置1.中断部修复骨折:选择单侧配置实施加压固定。2.斜形、螺旋骨折:可结合单侧构型或选择盒构型、实际旋转和定位。3.中级粉碎性骨折:选择双边式、箱式或半规式配置,实施中和定位固定。4.多节骨折:加强半环构型的选择5.骨缺损:选择配置时,考虑后期骨缺损修复方法,决定骨外固定器的配置。使用骨段延长法时,使用段制图和压力功能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骨段延长以修复骨缺损。6.如果严重软组织损伤,可用小腿交叉皮瓣修复伤口时,可以使用双边配置。注意事项小腿部分的针原则上可以不经过肌肉。单侧及箱型外固定装置在小腿前外侧,半规形在胫骨结节和脚踝上戴电针,前内侧戴反针可以避免穿过小腿肌肉。(2)骨折块,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和小腿下三分之一的骨折,应尽可能用侧指导线上压力固定或结合螺钉内部,但不能有太多螺钉。(3)严重粉碎性骨折,特别是中、三分之一骨折,需要进行松质骨移植术。(4)术后要尽快充分发挥重量功能,运动时要避免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图6-7胫骨中三分之一稳定性骨折单侧配置图6-8胫骨中三分之一粉碎性骨折块组成图6-10胫骨三分之一粉碎性骨折半环配置图6-9下胫骨1/3粉碎性骨折半环配置图6-11胫骨多节骨折半环构型(e)近端关节骨折外部固定支架配置特征1.骨折的局部构成:在主干上穿针,在关节末端穿线。2.交叉关节构成:夏至要以全针为主,结合反针,在肌腱末端尽可能地交叉整个针。上肢以反针为主。3.从交叉关节更改为局部配置:最初以交叉关节配置为主,3-4周后更改为局部配置。因此,最初选择钢针类型和针位置时,应考虑修改要求,以防止线针发生太大变化。注意事项1.骨折减少应注意关节和主干之间的正常关系的恢复。2.当交叉关节固定时,将关节放在功能位置,并适当地绘制。中后期改为骨折的局部固定4.根据需要固定骨折块,螺钉或克氏针。术后结合CPM机进行关节功能康复。图6-12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侧构成图6-13肱骨髁上骨折三角构型图6-15股骨髁上骨折单侧配置图6-14股骨转子间(下)粉碎性骨折单边配置(VI)关节内骨折理想关节内骨折的骨外固定器是在制度状态下允许关节活动的。但是还没有用于临床应用的外部固定机制。因此,目前用于治疗关节骨折的外固定架只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适应证1.感染性关节骨折伤口污染严重的开放性关节骨折。骨折粉碎难以用其他方法固定的骨折。转换为其他治疗方法。外部固定机制配置功能1.早期,交叉关节固定配置占主导地位。中晚期骨折主要基于部分构型。钢针主要是整针,适当地结合半针。图6-16肱骨髁间骨折三角构型图6-17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