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专业班)ppt课件_第1页
督脉(专业班)ppt课件_第2页
督脉(专业班)ppt课件_第3页
督脉(专业班)ppt课件_第4页
督脉(专业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经八脉,1,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2,(二)源流,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提出奇经八脉总名称;针灸甲乙经记载有关穴名;脉经记载所主病症;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对前书进行总结。,3,奇经八脉的含义,“奇”,有“奇特”、“奇异”、“零余”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其分布和作用均有异于十二正经。奇经“别道而行”,共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4,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单线)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无逐经相接的流注关系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奇经八脉的特点,5,督脉,DuMeridian,6,目的要求,1熟悉素问难经督脉循行的原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止穴。2、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长强、哑门、风府的刺灸方法。3、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穴的刺灸方法。4、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7,(一)督脉循行,1、原文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8,与太阳起于目内络,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9,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10,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11,据以上记载,督脉的循行:以行于脑脊正中者为主干,旁行者为分支。,12,2、词解,1骨中央-指小骨盆之中央。2廷孔-指阴户;溺孔,指尿道口。3纂-指肛门;纂间,则指肛门前的会阴部;纂后,指肛门后的长强部。4巨阳中络-指足太阳经的“从腰中,下挟脊,贯臀”的一支。,13,5侠-与“挟”通。6两目之下-指承泣穴,为任脉与足阳明会穴。此支与任脉重合而上于目。7下极之俞-指脊柱下端的长强穴。,14,3、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中巅顶前额正中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和龈交穴4、体内联系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录像,15,(二)督脉病候,1、原文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2、病候归纳据以上记载,督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16,(三)督脉功能,督,督领、统督的意思,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衣缝当背之中达上下者谓之督。”(六书故)与督脉的循行相一致。功能: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17,思考题:如何理解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是由它的循行部位所决定的。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经脊里而属于脑,与脑和脊髓均有密切联系。“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背为阳”,督脉经贯穿脊背上至颠顶的循行特点决定了它对全身阳气具有统率、督领作用。此外,手足三阳经均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是大椎穴,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阳跷脉通过足太阳与督脉风府相通,所以督脉与全身各阳经都有密切联系。故称为“阳脉之总督”或“阳脉之海”。,18,(四)督脉的腧穴,1、长强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特性:络穴交会穴主治:便血痔疾脱肛泄泻便秘癫狂痫腰脊痛刺灸:紧靠尾骨前面,针尖向上斜刺0.81.2寸。不宜直刺,免伤直肠。可灸,19,20,21,2、腰俞定位:后正中线上,当骶管裂孔处。3、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4、命门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22,23,3、腰阳关DU34、命门DU4,24,5、悬枢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6、脊中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7、中枢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8、筋缩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25,9、至阳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0、灵台定位: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1、神道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26,12、身柱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13、陶道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27,14、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特性:交会穴主治:外感热病风疹疟疾咳嗽气喘头项强痛肩背痛癫狂痫小儿惊风刺灸:向上斜刺0.51寸。可灸,28,大椎穴临床应用,1)治容易感冒者(配合谷)。2)治高血压病(配曲池)。3)治麦粒肿(配行间)。4)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配膈俞、脾俞),29,大椎、曲池的功能比较,大椎:治外风(兼治肝风)。擅祛上半身之风,特别是头项、肩背之风邪,有祛风、宣阳、解表之效。用于外感风热/寒。曲池:治外风。擅祛周身之风,特别是周身肌肤之风邪,有祛风散邪、宣透解表之效。用于风邪所致的皮肤病。,30,15、哑门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16、风府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31,32,5、哑门DU156、风府DU16,33,34,哑门、风府穴针刺注意事项,第l层次是寰枕后膜以前,称之为安全层次,不可能伤及脑脊髓;第2层是针尖遇着寰枕后膜、寰椎及寰枢间的黄韧带,称之为可能危险层次;第3个层次是针尖过了上述三个结构,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称之为危险层次。1)寰枕后膜时,针下阻力明显增加。2)蛛网膜下腔时,针下有突破感。3)延髓时,针下有松软感,患者有全身触电感,并有恐慌、尖叫、精神异常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继而昏迷(延髓出血)。,35,风府、风门的功能比较,共性:均可治外风,祛上半身之风,特别是头项、肩背之风邪,用于风热、风寒侵袭肺卫。风府:兼治脑风,可治脑源性疾病。风门:兼能宣肺,擅治伤风。,36,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乃却与桂枝汤则愈。”,37,思考题:联系风邪特点试归纳风穴定位及主治异同?,1、体现在定位、归经上翳风手少阳经风门足太阳经风市足少阳经风池足少阳经风府督脉均属阳经穴,除风市位于下肢外,其余均位于头项等人体高位。,2、体现在主治上:均可祛风,但各有侧重点。风门治风寒咳嗽多风市治遍身瘙痒多翳风治面瘫多风池、风府善治内、外风。,38,17、脑户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18、强间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19、后顶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39,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特性:交会穴主治:头痛眩晕偏瘫癫狂痫不寐健忘脱肛阴挺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20、百会,40,百会与风府的功能比较,均为治疗风病的常用穴(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百会:偏于治疗内风(肝风)。风府:偏于治疗外风和脑风。,41,百会穴临床应用,1)治鼻塞(配列缺)。2)治精神抑郁症(配印堂)。3)治遗尿症(配四神聪)。4)治癔病性失语(配廉泉、风池)。5)调节血压(双向)。,42,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四白、太冲。,43,21、前顶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22、囟会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44,23、上星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24、神庭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45,23、上星24、神庭,46,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47,25、素髎,定位:鼻尖正中央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鼻鼽鼻痔酒糟鼻惊厥昏厥新生儿窒息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48,26、水沟,定位: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特性:交会穴主治:急救要穴:昏迷晕厥中暑牙关紧闭面瘫面肿鼻塞鼻衄癫狂痫小儿惊风腰脊强痛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不灸。,49,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50,27、兑端定位:上唇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51,28、龈交定位:上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特性:交会穴主治:齿龈肿痛齿衄口臭口歪腰痛颈项强痛刺灸: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不灸。,52,(五)穴位主治归纳,1、精神疾病:癫狂痫,失眠,健忘等;2、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3、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痔疾,腰脊痛,鼻疾等;4、其它疾病:热病,昏迷等。,53,督脉经穴歌,督脉中行二八穴,长强尾骨尖下半(寸)。腰俞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