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_第1页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_第2页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一、黄土高原自然环境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除了一些基岩裸露的山地外,黄土基本上构成连续的盖层,厚度达100200m,形成非常特殊的地貌。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为3.614.3,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变化较大。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1、地貌特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2、脆弱的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3、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三、水土流失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四、治理措施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感受: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了解了黄土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深刻认识到了该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