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意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B大扫除开始了,男生们拖地,女生们擦窗户,大家的任务安排真是各得其所。C她曾获得过歌唱比赛一等奖,声音婉转动听,有余音绕梁之感。D如果大家都对破坏小区公用设施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话,维修费用最终还是要从大家交的管理费中支出的。2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舷窗(xin)愚氓(mng)弱不禁风(jn)B风靡(m)龟裂(jn)掷地有声(zh)C斟酌(zhng)祈祷(q)气势汹汹(xing) D两栖(q)嶙峋(lng)鳞次栉比(ji)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B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比喻句)C宽广立场博学清楚(形容词)D小说骆驼祥子中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的批判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小说的主题思想)4 . 在下列文段画线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荧荧之下。_,_,_。我很自然的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他们也许都过去了,历史的兴亡,人物的更迭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因为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的要喜欢那些泛黄的线装书ABCD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B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的人。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D网购之所以让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下单时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宗璞紫藤萝瀑布一文,完成下列小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6 . 辨析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词性以及短语类型。“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流动的瀑布”是_(短语类型),“的”是_(词性)。7 . 第段中加点词“挨”“接”“推”“挤”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8 . 对下列句子进行鉴赏。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9 . 第段中“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结尾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10 . 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回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是什么?报秋宗璞似乎刚过完了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捡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展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那首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東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那第一朵出现已一周,凋谢了。可是别的会一朵一朵再接上来。圆鼓鼓的花苞,盛开了的花朵,由一个个柄擎着,在绿波上漂浮。(注)虫豸(zh):小虫的通称。11 . 作者在第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吃惊?又为什么怅然?12 . 文章第段写出了玉簪花怎样的精神?请简要分析。13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2)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14 . 文章第段把“玉簪花”和“丁香”“桂花”“荷花”等放在一起对比,其用意是什么?15 . 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三、句子默写16 . 根据提示填空。(1) 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参逢入京使)(3)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异常激烈的句子是:_,_。(4)韩愈晚春中,表现花木珍惜大好春光、竞相开放的诗句是_,_。(5)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不少描写黄河的脍炙人口的佳句,请写出上下相连的两句:_,_。四、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7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B行拂乱其所为(拂拭)C犹割股以啖腹(大腿)D若耽嗜滋味(喜欢,特别爱好)18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19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B(甲)文前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C(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D(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都没有涉及外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