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2 .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惩罚(chng)凛冽义愤填膺(yng)毛骨悚然B伎俩(ling)干涸戛然而止(g)赅人听闻C憎恶(zng)斑斓顶礼膜拜(m)广茂无垠D追溯(s)招睐猝然长逝(cu)根深蒂固3 . 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 . (题文)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7136个传统村落正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经正式进入国家保护的视野,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小的数字。在四处呐喊终于为几千个中国传统村落要了“名分”之后,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轻。比这更让他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但当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时,这位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ABCD5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推崇拮据心会神疑B筹划嗔视思绪寻章摘句C颓唐箫索缄默吹毛求疵D诘问萌发沉腼衰草连天6 . 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B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C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D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 个先进集体和500 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7 . 下面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壶口瀑布一文的作者是梁衡。文章写作者先后于雨 季和枯水季去壶口,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壶口瀑布之惊人 的美。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是马丽华。各拉丹冬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雪群,这里是长江的源头。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阿来,本文使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视角写了一次丽江之行。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8 . 皇帝还未评价骗子织的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就抢先介绍的原因是( )A为了蒙骗皇帝。B他俩相信别人一定能看见布料。C帮骗子说谎。D为了表明他俩能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9 .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是对皇帝的( )描写。A语言和动作B心理和动作C心理和神态D语言和神态10 . 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小孩子( )A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出真话。B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C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D观察力强,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几处流水几处桥旧时的济南,汩汩泉水汇聚而成的流水穿城而过,在老城区内流淌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巷。小桥自然也就成了这些街巷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城区以桥命名的街巷就有大板桥街、小板桥街、曾家桥街、鹊华桥街,可以看出一弯小桥对于这个北方城市的重要性。济南的桥最早建于何时,恐怕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春秋桓公十八年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鲁桓公自然不会与齐襄公相会于“泺”这条河流上,而应该是在泺水之上的桥上,这便是济南最早的桥梁“广会桥”的传说,迄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济南的桥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也颇可观。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以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尤其是济南的老城区,泉水成溪,水巷纵横,老济南的居民们就在水巷两岸架以巨大的青石板,一条小桥就成了两岸往来的通渠。几处流水几处桥,这些小桥质朴、亲切,连桥的名字也与泉水、街巷有着密切的联系,像是王府池子下游的起凤桥,趵突泉边的广会桥。也有随着城市建设消失复又重建的古桥,像是曾经连接大明湖和百花洲的鹊华桥。鹊华桥位于大明湖的南岸,旧时在济南的名气最大,因为它不仅沟通了当时最著名的两处水景大明湖和百花洲,而且西靠文庙和贡院,文人荟萃。据说,当时有不少文人才子春风得志或仕途失意时,常邀三五知己,从百花洲前雇一叶小舟,从鹊华桥下穿过,泛舟明湖,留下了不少赞美鹊华桥的佳句。如清人任宏远曾有鹊华桥诗:“舟系绿杨堤,鹊华桥上望;齐州九点烟,了了明湖上。”孙熊兆也有诗云:“虹桥跨绿水,桥上见华鹊”。足见昔日鹊华桥及周围景色之美。随时光变迁,鹊华桥后来经过几次改建,已完全看不出原来的痕迹。如今,在大明湖东南门鹊华路的南端,在“众泉汇流”牌坊旁边,一座古朴淡雅的汉白玉石拱桥犹如一条飘带横卧在碧波之上,轻柔雅致,端庄秀丽,似长虹饮涧、初云出月,这就是新建的鹊华桥。走在壮观秀丽的新鹊华桥上,遥想曾经的鹊华烟雨,也颇有一番情味。若说泉水是济南城的魂魄,桥就是她的筋骨,泉城与桥是谁也离不了谁的。你看,蜿蜒曲折的水巷间,两岸的民居高低错落,清澈的泉水湍湍流过,一座座或精巧或古朴的小桥横跨水上,小桥流水,垂柳人家,形成了一幅济南特有的赛江南的风情。正如明代诗人王象春的赞誉:“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摘自济南时报2016.6.16原文有删改)11 . 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2 . 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三、句子默写13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2)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6)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7)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四、课内阅读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止有剩骨止: (2) 并驱如故驱:(3)眈眈相向眈眈: (4) 意暇甚暇:15 . 翻译下列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6 . 文中的狼和屠户有怎样的特点? 17 . 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选自战国策.西周策)18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亭不拔雍氏而去拔:攻取B寡人请以国听听:服从,照办C何为与高都与:和D韩氏罢于兵罢:通“疲”,累。19 .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秦国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A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B秦闻之必大怒/面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C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D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贺得充周也20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B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C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西周。D苏代认为如今韩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21 .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票于周,此告楚(是韩国)病也。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章。请你写出一句话的书评。_。(2)下面是某同学读朝花夕拾的感受,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内容。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_;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_和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_的关好品质;读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七、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