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j)赫赫(h)镀金(d)炫耀(xun)B港湾(xiang)勋章(xn)头衔(xin)愚蠢(chn)C舍然(sh)中伤(zhng)御聘(y)爵士(ju)D凯歌(kai)庇护(p)女娲(w)添头(tin)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什么时期,美国都在妄想控制中国的发展。B我登上泰山顶峰,向下俯瞰,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C人类的肆意而为,给地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最终,这些灾难还将由人类承担。D这个山洞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深不可测,你最好还是别进去。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人在一生中,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穿石。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A目不斜视灌溉也许但B目不斜视浇灌因为所以C心无旁骛灌溉因为所以D心无旁鹜浇灌也许但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弧形犀利巧妙绝纶长途跋涉B田畴罅隙色彩斑澜重峦叠嶂C苔痕慷慨待人接物藏污纳垢D悲悯推祟威风凛凛精疲力竭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彭超成长之旅彭超6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然而,苦难并没有击垮他。他通过艰辛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日常生活起居能够自理。2014年高考,彭超用脚执笔。因用脚书写速度慢,导致语文及理综部分试题未能做完,即便如此,总成绩也超过一本线3分。2015年,彭超第二次参加高考,他获得45分钟的语文延时,但他是用脚答卷并按时交卷的。成绩发布,他考了603分!超过一本线60分!“其实我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讲座现场,彭超动情地说,“别人能够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到,但我不会放弃。我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彭超失去双臂后,父亲彭昌富和母亲文天会开始让他学习用脚写字,用脚吃饭,“要让他积极面对,不能逃避。”在分享彭超的成长故事时,父亲彭昌富表示,“不能让孩子把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我们还专门挑那种人多的地方去学滑滑板,他的心态变得积极起来。”说到儿子的将来,彭超的母亲文天会有一个愿望,“如果将来医学发达了,彭超的双臂能够好起来,就算要我和他爸爸一人切一条胳膊给他我们也愿意。”5 . 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6 . 彭超第一次参加高考总成绩只超过一本线3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7 . 为了彭超的成长,他的父母的付出值得吗?说说你的理由。8 . 下面是网上关注彭超的人发的帖子,请你看后对彭超说几句话。不少于50字“柚香居主任”:满满的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好棒的孩子,家里人一定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好好选个合适的专业吧,加油!工作可能会艰难,但人生就是上台阶,你迈过了第一个台阶,没有理由迈不过第二个!“小辰的暴暴妈”:当下,高考还要算是最公平的上升渠道,将来参加工作就难说了,尤其是彭超这样的残疾人。但是,只要肯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彭超可以做一个电脑高手,还可以写书,可以演讲。他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自己过得很好!在逆境里自强不息的人,理应收获足够的幸福。_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块、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矸、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去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牓。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注释)舁夫:抬轿子的人。严公:指严武,杜甫好友,曾在杜甫居蜀时给予帮助。暇整:安闲从容。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孔子当年客居在他家里避难。9 . 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色如鉴(鉴:明镜)B流汇而桥者三,去各不半里(去:离开)C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始:才)D溪周之,非桥不通(周:环绕)10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11 . 在望岳中,我们读到少年英才,壮志凌云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本文作者笔下,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杜甫?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四、句子默写12 .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力尽不知热,。(2),人迹板桥霜。(3)俱往矣,还看今朝。(4)四面边声连角里,千嶂里,。(5),五十弦翻塞外声。(6)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戍(sh)楼:军营城楼。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13 .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14 .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盛唐诗人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的这首反映了自己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B本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C这首边塞诗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并有着几分山水诗的风味,D这首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感情,但这种思乡情绪是低沉的。六、语言表达15 . 仿照画线部分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_,_;一会儿_,_。七、名著阅读16 . 根据要求在下列空格中依次填入课文出处、作家国籍、作品人物、作家姓名。(1)阿长与选自鲁迅的散文集。(2)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充满爱国之情,震撼人心,塑造了一个名叫的男孩形象,他贪玩不爱学习,后来朴素的爱国情感让他懂事了,明白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3)孙权劝学选自北宋编纂的资治通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终生受益。八、综合性学习17 . 阅读下面的习作片段,按要求进行修改。告别了冬日的寒冷,我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欢乐,独自一人去寻觅春天。走在路上,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气息。湛蓝的天空,好似澄澈宁静的湖水;和煦灿烂的阳光,正像人们开心的笑脸;A微风轻拂我的脸庞,母亲亦如那温柔的手掌。我用心去聆听。我听到了!B小鸟在我树上轻轻地呢喃:春天到了!话毕,她又一溜烟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C我知道,她是去挨家挨户地报告春天到了的喜悦呢!_D改写画线的A句,使之与前面的句式结构相一致。_画线的B句的标点运用不够准确,请提出修改建议。_。画线的C句有语病,应把“_”改为“_”。在D处补写一句话的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并小结全文,点明中心。_【材料一】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材料二】“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材料三】长度单位古今对照表数值商战国秦汉三国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一尺换算厘米数16.9523.123.124.225.829.630.731.6831.133.3318 .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推断古人用“丝”“毫”作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原因。19 . 根据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1) 从古至今一尺的实际长度有何变化趋势?请用一句话概括。(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说明理由。20 .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B“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主要使用十进制。C“丝”“毫”都是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两个字合成的词“丝毫”的意思就是极微小的一点点。D成语“七尺之躯”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指成年男子,可见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七尺,跟现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几无差异。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