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须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正因为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ABCD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4月13日下午,诗词领y( )女神蒙曼现身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互动专场一“学习强国诗词中国”诵读,一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她,先给现场所有人普及了一回诗词常识。观众们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其实,类似鲜为人知的中国古诗词,在今年最火的APP“学习强国”平台上,都能学到。活动上,浙江卫视的主持人yng( )跃参加,现场品读吟诵:从先秦诗歌诗经,到东晋田园诗饮酒,从唐代白居易的卖炭翁,到近现代闻一多的死水等,浙江名嘴用或浑厚、或磁性、或铿锵、或柔美的嗓音,带领现场观众穿越中华五千年,重温经典古诗词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领y(_)yng(_)跃鲜为人知(_)铿(_)锵3 .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BCD4 . 与“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意义最接近的成语是( )A大彻大悟B豁然开朗C叹为观止D震耳欲聋5 . 下列对文段中作家作品相关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创作过组诗新乐府卖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该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B闻一多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最后一次讲演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面对特务分子的捣乱拍案而起发表的即兴讲演。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D饮酒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他还创作了桃花源记一文,文中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成语“世外桃源”就源自桃花源记。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地球可以装下多少人龙学锋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人类数量为何增长越来越快?地球的承载能力到底有多少呢?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人类是如何增长到72亿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布的一段视频描述了人类数量的增长过程。10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还不到100万,而人类一直到近代才开始迅猛增长。人类用了将近20万年时间,才达到10亿人口数量。随后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开始加速。到公元1世纪,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约为1.7亿。但不久之后,现代科技和医学迅速发展,加上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数量开始飙升。仅仅过了200年,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72亿。 人类100亿,地球将变得像坟墓?许多专家认为,一旦人类的总数达到90亿到100亿左右,地球的状况将开始变得像坟墓。哈佛大学的杰出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在其生命的未来一书中说:“生物圈的限制是固定的。”除了有限的水资源,地球能够生产出的食物总量也是有限的。即使人类以最高效的方式生活,即所有的谷物全部供人类食用,而非低效地将部分谷物分给牲畜,之后再转化成食物能源地球能够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同意变为素食主义者,饲养少数或完全不饲养牲畜,现有14亿公顷的耕地也仅能供养100亿人,但实际上,这14亿公顷的耕地不可能养活100亿人口,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只吃素菜。因此,威尔森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人类已经透支了地球资源随着世界人口数量增长,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会越来越严峻,诸多问题需要人类去认真面对。 当前,地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97.47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咸水。在占比不多的淡水资源中,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利用起来的只有0.34。淡水资源分布还具有地区性、时间性差异。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40多个国家闹“水荒”。世界粮食组织预测,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占有水量相对减少24。同时,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将加剧可用水污染和供水不足问题。随着人口迅猛增长和现代工业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按照现在的产量生产及消耗下去,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仅可维持80年左右,储量最多的煤也仅能供应二三百年。此外,地球上的非能源矿产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静态储量将在50年内枯竭的有锰、锌、锡、汞、硫、金刚石、石棉、石墨、重晶石、滑石等。除了“供给”枯竭危险外,地球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也在急剧弱化。监测显示,1992年到2013年,虽有42个国家的年均碳排放量在下降,但全世界人类年均碳排放总量增加了60,达到980亿吨。由于森林被毁等因素,地球的自净能力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科学模型显示,温室气体的累积,将导致地球温度在本世纪内上升2。这将对粮食产量、水资源分配等带来一系列影响,最终不可避免削弱地球的人口承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底1期,有删改)链接一:理论上地球能承载多少人?突破百亿人口,是不是地球最大的承载量呢?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大体存在三种态度:一是最大容量说,如果用已知的先进方法耕作全部适于生产栽培的土地,那么地球足以养活五六百亿人。二是最小容量说,一些生态学家以人类能得到的植物能量为基础,认为地球所能养活的合理人口为75亿左右。三是中等容量说,世界耕地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约102亿。(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科学进步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回顾科学技术百年走过的历程,科技发明确确实实助长了人口增长。一方面,医学科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有效抑制。在1940年,因感染而死的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5;今天因感染而死的人,比率还不到3。另一方面,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三: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50,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摘自网络,有删改)6 .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B随着人口增加,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将加剧可用水污染和供水不足问题。C到2050年,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未来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透支”需求。D将在50年内枯竭的非能源矿产有锰、锌、锡、汞、硫、石棉、石油、石墨等。7 . 对材料中“有关人类快速增长原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数量开始飙升。B医学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有效抑制。C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开心健康地生活,导致了人类数量增长越来越快。D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改善人的健康状况,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8 . 专家对“地球能承载多少人”的看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每个人都同意变为素食主义者,14亿公顷的耕地也仅能供养100亿人。B如果地球上水资源和生产的粮食总量是有限的,那么能够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C如果用已知先进方法耕作适于生产栽培的土地,那么地球足以养活五六百亿人。D地球温度在本世纪内上升2,将会影响粮食产量、水资源分配,削弱地球的人口承载力。9 .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哈佛大学的杰出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在其生命的未来一书中说:“生物圈的限制是固定的。”。10 .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有哪些?请你提出摆脱困境的两个措施。父母的那场“表演”那一年,我十六岁,面临着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抉择。 少年的我,有点儿小聪明,但更多的是叛逆,脑袋里满是兄弟义气,整天戳东捣西,和一帮不学习的小子厮混在一起。自然,初中三年是没有认真读过书的,但凭着那点儿小聪明,成绩在那个乡下中学倒也不是最差的。中考结束后,我的成绩可以上个普通高中,但离重点高中的门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填志愿的前一天晚上,爸妈让我交个底,要么就不上高中了,学个汽车修理啥的也可以混口饭吃;要么就好好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上个重点高中,以后考个大学,才能有个好出路。虽然懵懂,但对美好的向往还是让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第二条路的选定,随之带来的就是择校费的难题,鉴于我当时的成绩,得额外缴纳1200元才能进重点高中,说实话,这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这个,父母整天愁眉苦脸,我更是惴惴不安。很快,开学的时间到了,别的学生都已经去报名了,但我却还待在家里,看着父母频繁地出门借钱和每次回来锁得更紧的眉头,对过往的悔意不断地在心里萌生发酵膨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第一次对人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然而,就在我萌生退意,准备放弃继续上学的念头的那个晚上,父母却跟我说学费终于凑齐了。 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在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上,父亲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后座左边挂个木箱,右边挂着半袋大米,在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飞扬的尘土中,半蹲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看着父亲略显佝偻和苍老的背影,泪水伴着自行车的颠簸不断地溢出眼眶,又在初秋的风中化为坚强和成长。陪我办完入学手续,父亲要回去了,在父亲复杂的眼神中,我知道父亲有很多话想说,但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留下一句“你也大了,要照顾好自己”。看着渐行渐远的父亲,破旧自行车叮叮当当远去的声响,化作我心中莫名的念想。 坐在陌生的教室里,看着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面对全班倒数第一全年级倒数第二的入学成绩排名,无力、无助、无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知道,除非我拼了,否则我就完了。于是,曾经不爱学习的我启动了朝五晚十二的疯狂模式,底子浅薄的我紧抓着死记硬背的救命稻草,在教室不引人注意的最后一个座位上,像执著于某个禅念的老僧,期望在枯坐中完成自我救赎。天道酬勤终不欺我,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能够挤进班级前二十了,基于我的进步与经济困难的考量,班主任还帮我申请到一份贫困生补助。 从来都没有那么渴望见到父母,当我风尘仆仆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顾不上其他,急不可耐的我立即向父母报告了成绩,看着昏暗的灯光下那两张绽满惊喜的脸庞,我迅速被幸福包围,热情更被点燃,赶紧地又将贫困生补助的事情托出,本以为父母会更加开心,却不想父母的惊喜迅速黯淡下去,让我愣在当场。看着我不解的表情,父亲眉头紧皱,道了句:“儿呀,补助只能说明你爸妈没本事呀!”那一刻,我才明白,对施舍的坦然接受,竟是一种触及灵魂的伤害。那一夜,我想了很多,原来,真正的立是自立,真正的强是自强,而这一切需要我更加疯狂地去努力。 时间就似以手掬水,再怎么并紧手指也不能阻挡它的流逝,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疯魔般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平时,我在学习中狂执,并且不停地放着我肯定能考上大学的狠话,因为我知道,只有把自己逼入绝境,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假期,我在工地上拼命,因为6元一天的工资可以解决自己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我不想因为我,让父母更加沉重。伴随着双手逐渐布满茧子、身体变得黝黑健壮,我的学习也是福至心灵,成绩稳步提高,直到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刹那,我终于可以深深地舒口气了。 当意料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手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更多的是一种释然,还掺杂着一丝惴惴不安,因为通知书上明确写着每年的学费2400元。看着父母捧着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我真的很开心,但我还是提出明天就去工地打工的计划。父亲看看母亲,再看看我,哈哈笑道:“不去了,这三年可把我憋坏了,儿子,你真以为我和你妈就那么没用,连你的学费都挣不来,以前那样,还不是怕你跟初中一样,整天昏头昏脑不知所为。”一时间,我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委屈也好,感动也罢,都随着眼泪肆无忌惮地喷涌而出。“我儿子终于长大了”,父亲搂着我,口中喃喃道。 如今,父亲早已远行,母亲亦银丝满头,每于寂静处想起高中那段生活,心中总是酸酸的,暖暖的。(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七期)11 . 面对人生的第一场抉择,“我”的心态历经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懵懂(_)(_)(_)(_)12 .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3 . 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在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飞扬的尘土中,半蹲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看着父亲略显佝偻和苍老的背影,泪水伴着自行车的颠簸不断地溢出眼眶,又在初秋的风中化为坚强和成长。14 . 文中的“我”和“父亲”,你更欣赏谁?结合文章赏析其人物形象。四、句子默写15 . 用诗文原句填空。(1)挥手自兹去,_。(式微)(2)_,潭影空人心。(关雎)(3)城阙辅三秦, 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默写孟浩然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上阕:_。五、课内阅读阅读十二章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6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无日三省吾身(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18 . 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学而时习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B/ /C/D/19 . (小题4)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显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了十二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六、名著阅读20 .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任原看看逼将入来,虚将左脚卖个破绽,叫一声:“不要来!”任原却待奔他,被去任原左胁下穿将过去。任原性起,急转身又来拿,被虚跃一跃,又在右胁下钻过去。大汉转身终是不便,三换换得脚步乱了。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数万香官看了,齐声喝采!(1)片段中的“A”是指,为这个场景拟一个题目。(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何特点。七、综合性学习21 . 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八年级(5)班以“书信与阅读”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材料一:2018年开年巨制信中国悄然走红,它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集中地展现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开播以来,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左右。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材料二:信中国受众调查材料三: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下面是节选的两封信件片段,让我们以书信的方式领略那些感人的、真实的革命前辈的故事,感受革命者的精气神。抗战时朱德写给前妻信读信人:杨烁玉珍:惟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活,望你独立自主的过活,切不要依赖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坚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现时虽编为(革)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即将来亦无宁日。我这种生活非你们可能处也,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我虽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