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_)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_)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二、现代文阅读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题阅读【大会概况】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竞赛电视节目,全国共32支代表队参赛。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舆论波澜。节目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伴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出的“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有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微博话题电视节目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孩子的秀场,全民的课堂,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结果令人汗颜。听写“癞蛤蟆”,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稍生僻词出现时,听写错误就更显惊人。【活动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媒体评论】这档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全媒体中心记者段祯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通过看节目我发现,小选手写出的字绝大多数都难称“美观”,遑论书法。我想,如果比赛的主办方能在注重书写正确性的前提下,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那一定能使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中华读书报王雪峰【专家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张伯江从一个语言研究者的角度解释了汉字听写大会对生僻字的考察。他认为,“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是半世纪前词典编纂者的初衷,汉字的普及有利于发挥词典工具书的社会作用。中国在上世纪曾有过两次急剧西化的过程,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汉语的作用弱化到仅剩语言交际。而时至今日,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传统文化逐渐得到挖掘,在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生命力,民族的文化气质也趋于深沉成熟。汉字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张伯江称,汉字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实不适合拿来比赛。“因为每个词都有它的历史,这就导致无法制定比赛规则,只能制定大略的评价标准。随着赛会的深入,比赛的争议增多,汉字系统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需要适度整理规范。有的汉字,可能是古人本身写错了,但却收在古书中流传下来,出现了很多异形字词,影响传播效率。但汉字的规范不宜过多,要宽泛一些,否则会丧失汉字活力。”高科技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这类节目应该多办,类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竞赛,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另外,人们对母语、汉字不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写字课,汉字普遍写得不如以前美观。”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错字连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它以热烈活泼的形式释放着威力强大的正能量首师大教授魏润身【网友评议】春暖花会开: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身为中国人就应会写汉字。有些字,平时见过说过,就是不会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倪玉平:第一次看汉字听写大赛,感觉这种东西与我们从小学的英语类似,片面追求难度,其实都是生活中使用不到的东西。学了十多年英语,考题连外国人都看不懂,但见了外国人却口都不敢开。维亚姐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语文界的奥数,毫无意义。那么多的生僻字,绝大部分的字选手们离开比赛后这辈子都不会去写、去用。写错一个字都关系到团队的荣辱,我们还要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到什么时候?2 . 如何理解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3 . 媒体、专家和网友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有哪些正面评价?又提出哪些建议?4 . “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指的是哪些方面?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回答。5 . 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逐渐变成“陌生人”。面对目前汉字的书写状况,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棉花的味道龚细鹰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母亲的抉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却只有稀硫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扎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坦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便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6月19日 )6 . 作者围绕“棉花”这条线索,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7 . 文中第自然段中“我”种棉花的相关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8 . 如果要把第段画线的句子推荐给其他同学,你写的推荐理由会是什么?9 .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棉花的味道”有什么含义?10 . 文章结尾说“棉花的味道”“将伴随我一生”,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1)宿建德江中诗人借景来烘托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的句子是_,_。(2)西江月中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对偶句是_,_。(3)七律 长征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达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4) 一水护田将绿绕,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 _,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6)子曰:“_,必先利其器。”(卫灵公第十五)(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_。”(里仁第四)四、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太丘舍去(_) (2)不亦说乎(_) (3)传不习乎(_)(4) 元方入门不顾(_) (5) 三十而立(_)13 . 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4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其作者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C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人们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表示特定的年龄。D(乙)选文中的一些短语或句子已经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择善而从”“三入行,必有我师”。15 . 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选文中“友人”的做法。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6 .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有什么用意?17 .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18 .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中考前夕,学校准备举行一次爬山活动。你正想放松一下,爸爸知道后,对你说:“中考一结束,随你想去哪儿玩都可以。”(1)爸爸的意思是:_(2)为了说服爸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