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1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2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3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4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认真解决研究污染问题,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B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交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去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C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较多地考虑到车辆而忽视了行人造成的。D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女生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B新来的老师走了半天,转弯抹角,才找到那位学生的家。C在电子阅读盛行的年代,最好还是纸质与网络阅读并驾齐驱、相得益彰,这样不仅满足了绝大多数人阅读的需要,还让人们得到电子与纸质阅读的双重享受。D关于高考改革是否合理,教育部广泛征询意见,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二、字词书写3 . 请将下面的诗句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在横线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一生只去一次莫高窟,回答问题。一生只去一次莫高窟我们一行数人终于来到莫高窟,也就是长江先生当年曾到过的千佛洞。恰巧赶上莫高窟在施工,进行加固作业。莫高窟的一些洞窟外围的崖体已经裂开了,工人们正在加工补救。莫高窟现保存下来的洞窟共有735个,其中有壁画彩塑的为492个。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莫高窟每天轮流开放10个洞窟。8月是旅游旺季,所以开放的洞窟较平时多,有15个。进了门,我们来到了今天要进的第一个窟第17窟,也就是莫高窟发现者王圆箓道士当年发现的藏经洞。藏经洞里的数万卷经书、文物早已流失海外,如今的洞中只剩下斑驳的壁画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古话。未到莫高窟之前,早已听闻莫高窟洞窟壁画等已被损坏得非常严重,所以每个游客进入洞窟前都要做特别措施。然而,此番进入洞中,没有之前听到的进入洞窟要佩戴口罩,讲解员也没有戴所谓的专业麦克风,只是挂着一个简单的扩音器。洞中没有想象中伸手不见五指,只是洞中游客越聚越多,早已超过了敦煌研究院规定莫高窟同一批次进窟不能超过25人的上限。人潮还一直往窟中挤,讲解员仍在一旁不断地提醒游客往两边站,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站人。当天进入参观的所有洞窟基本都是人挤人,一个洞窟容纳四五十个人几是常事。然而,据敦煌研究院早期一项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二氧化碳将升高五倍,空气温度升高4,所有的这些都会加速对壁画和洞窟的侵蚀破坏。这样算来,莫高窟从早上9点一直开放到下午5点,每天8小时,仅这个夏天旅游旺季,莫高窟就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参观继续,行进一个洞窟,突然听到一个中年母亲让十岁左右的女儿认真看洞里珍藏的一尊尊菩萨塑像。“都是些泥娃娃。”小姑娘笑着说。“他们可是一千多年前留下来的宝贝。”妈妈继续说道。“那也是泥娃娃。”女儿回嘴。无独有偶,来自江苏泰州江先生,年约三十岁,也表示莫高窟与自己之前到过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没什么区别,“都是些石头、佛像之类的,也没什么看头。”踩着脚下的西夏古砖,看着墙壁上某位游客七十年代观赏时刻下的“到此一游”的标记,想着一路参观过来洞中讲解员不断强调“莫高窟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再回头看看身边摩肩接踵的游人,我疑惑了。为何限制每次进窟不得超过25个人,而实际每次进去参观的人都远多得多;为何口中一直说着文物破坏已经很严重了,还任由游客踩西夏古砖,不采取防护措施中午12时,因为行程安排时间紧,没来得及参观完所有开放洞窟,我们就离开了。回程,看着身后不断远去的三危山莫高窟风光,突然想起一位著名学者,他说他爱莫高窟,所以不会去莫高窟,我想这次也是我最后一次来莫高窟了。(原文有删改)4 . .请谈谈本文标题的作用。5 .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6 . 小姑娘与江先生的话反映了当今社会什么样的普遍现象?7 . 最后一段学者的话有什么内涵?请联系实际谈一谈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节选自三国志)【注】邓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太祖:魏武帝曹操。干佐: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司马宣王:司马懿。掾:副官、佐吏的通称。8 .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必先苦其心志苦: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 .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语段(一)开头六个事例的作用。11 . 语段(二)中邓艾的事例能否论证语段(一)的观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五、句子默写12 .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子猷逸事甲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为桓车骑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 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乙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注释)卓荦(lu):卓越出众。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13 . 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初 为 大 司 马 桓 温 参 军 蓬 首 散 带 不 综 府 事 后 为 桓 车 骑 骑 兵 参 军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卿署何曹(管理)B马比死多少(近来)C王肩舆径造竹下(径直)D犹冀还当通(通过)15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16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 )似是马曹 未知生,焉知死王肩舆径造竹下 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ABCD17 . “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请结合世说新语中的相关记载,试举一例。(以上选文除外)七、诗歌鉴赏18 . 诗歌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风的和缓和行船的平稳。C颈联“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一问一答中以大雁自喻,“我”和大雁一样都离家久不得归,寄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八、语言表达19 . 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上联:_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20 . 读以下的文字,说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九、名著阅读21 . 这两首小诗选自作者_写的名著阅读,其名著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 _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22 . 名著阅读。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1)上述语段选自名著_。(2)联系相关情节简要说说“罗刹”为什么不借扇子? _23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_。(2)世事多磨难,“三”字写波折。请写出“三调芭蕉扇”的主要故事情节。_。十、作文24 . 请以“就在我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