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雾季羡林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节)1 . 围绕“雾”,作者对其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 . 试分析文章第段写“我昨天”看到的情景的作用。3 . 说说你对第段划线句子“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的理解。4 . 这是一篇优美又不乏哲理的文章,可题目却如此简单。请对题目“雾”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敬畏规则者易幸福唐剑锋什么是幸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追求与标准。关于幸福,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古至今,守规则就是幸福一直都占主导地位。因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才能获得平安。胡适先生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讲规则、守规则与不讲规则、不守规则,最终竟会导致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明史杂俎中记载,一日早朝,皇帝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最快乐,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乐,有人说金榜题名者最快乐,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都不满意。这时,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乐。” 顿时,朱元璋龙颜大悦。快乐须守法,守法才快乐。守法能使人诚实懂规矩,无后顾之忧,没有后怕,活得自然潇洒。幸福不是一掷千金,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一生坦荡,问心无愧。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头顶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法律就是规则,守规则与诚实相通。诚实既是德的核心,又是法的根本,更是守规则的标志。守法者一定是诚实者,诚实者才能安心创业做事。创业者实现了追求与目标,才是快乐幸福的。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只有懂法律、知规则、守规矩,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创好业、成大业。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守规则要永远排在第一位,守规则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明朝玉堂丛语卷一中记载着“曹鼐不可”的故事。曹鼐在明英宗朝做到宰辅。曹鼎在泰和当“派出所长”的时候,抓到一名女犯,美得让他心动。那是他单独执法呀,没有别人,在心动之时,怎么办?曹鼐想,自己不能知法犯法啊,情急之下,只好用纸一遍遍写“曹鼐不可”4个大字,写完就烧,烧了又写,反复几十次,一直煎熬到天亮。一夜竟然没有乱。这样的定力,为他后来做到宰辅,奠定了基础。在没有监督之下,曹鼐也曾想到过乱,但最终觉得不可乱。最后的不乱,是道义、良知最终战胜私欲的结果。生活中,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是不守规则酿成的一场悲剧。小到乱扔垃圾、开车加塞、不按秩序排队、网上随便谩骂,大到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高铁上霸占座位、从动物园后山跳进去落入虎口等,都是不守规矩酿成的悲剧。而那些落马的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践踏规矩的产物?守规则与践踏规则孰轻孰重,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楚。实在因为人的欲望太多,权力太大,监督太少,才敢拿规则不当规则;很多人因为图一时之快,满足私欲,才不断突破规则防线,落下一个个祸坑。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人就毁在“无规矩不成方圆”上,图一时之快,毁掉了一生的幸福。(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3期)5 .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6 .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7 . 第段说“凡出事故者,都是践踏规矩者”,请紧扣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不得与文中的事例重复。8 . 结合全文来看,“敬畏规则者易幸福”的原因是什么?9 . 文章两段能否调换位置,说说你的看法。阅读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完成下面小题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作者,纪秀生。有删改)10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1 .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况。12 .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13 . 下面这则材料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语种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阅读地沟油也有春天一文,完成下题。最近,位于美国密歇根州阿德里安市的一家肯德基店正为频频发生的盗窃行为头疼。不过,这家店损失的可不是收银柜里的美元,而是餐厅垃圾箱里的垃圾,尤其是每天煎炸烹饪后扔在废油箱里的厨余废油。根据当地警方8月12日发布的报告,这家店和一家废油回收公司签订了合同,允许他们每天回收大约1000加仑(1美制加仑约合379升)的厨余废油。可是从今年3月起,每当公司前来回收废油时,都发现废油不翼而飞。难不成是被偷去做地沟油,那你可大错特错了!美国密西西比州一家回收厨余的公司代表汤姆道格拉斯分析说,偷盗厨余废油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把餐厅的废油偷去,拉到自家后院自己提炼生物柴油;另一类是有组织的盗窃团伙,将废油大量窃取后以中间价倒卖给生物柴油公司。他们并不发愁买家。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家回收厨余废油的公司开出了每加仑50美分到2美元的价格回收厨余废油。他们免费提供储存器皿,并上门回收。该公司表示,每加仑的回收和加工成本大概会花掉13美元,但是制成的生物柴油可以卖到每加仑35美元。如今,随着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生物燃料成了抢手货。作为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厨余垃圾更是身价倍增。6年前市价大约6美分一磅的厨余垃圾,目前已经涨到了43美分一磅,“几乎像液体黄金一样宝贵”。“就在一年前,我还得掏钱让人来把这些厨余拉走,现在竟然有贼找上门来把废油偷走了。”在美国华盛顿经营比萨饼店的尼克达米安迪斯感叹说,“如今厨余废油变得跟金子似的。”从餐厅厨房里搜集来的废油,经过加工后可以产出身价倍增的生物柴油,这样的淘金机会,连世界第八大产油国阿联酋都不愿意放过。在阿联酋一家名叫Neutral Fuels的工厂里,厨余废油正在又高又大的圆桶内经历65摄氏度的化学反应,虽然工厂里面的味道闻上去很像炸薯条,但反应堆里的废油却是在一步步变成生物柴油。这些厨余废油来自麦当劳在阿联酋的连锁店,在这家生物燃料处理工厂,产出的生物柴油可以被任何柴油发动机使用,而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传统的柴油少60%80%。除此之外,厨余废油还有很多回收之路简单提炼后加入添加剂,废油可以变成肥皂;精加工后的废油可以成为普通的润滑油;和其他厨余混杂在一起的废油在经过粉碎、固液分离后,可以做肥料甚至饲料。现在,这些厨房里的“废弃儿”就要一飞冲天了。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从今年9月开始,他们会在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的飞机上使用厨余废油提炼后的“可再生飞行燃料”。公司表示,他们掌握的技术能够将废油先进行脱氧处理,经过一系列的有机化学反应后,提炼成“可再生飞行燃料”。14 . 文章以“地沟油也有春天”为标题,有什么好处?15 .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1)第小节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本文第小节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16 . 厨余废油“变”金子“是因其用途广泛”,请联系全文概括厨余废油有哪些用途?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节选自三国志)【注】邓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太祖:魏武帝曹操。干佐: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司马宣王:司马懿。掾:副官、佐吏的通称。17 .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必先苦其心志苦: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18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9 .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语段(一)开头六个事例的作用。20 . 语段(二)中邓艾的事例能否论证语段(一)的观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情景默写21 . 古诗文默写。(1)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亭记)(2)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3)张养浩的“_,_”(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叹历史上改朝换代、战争频发的惨烈图景。(4)边塞风光在诗人的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花喻雪气势磅礴的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范仲淹的“_,_”(渔家傲秋思)运用典故写出塞外天气寒冷,大雁离去的场景。四、诗歌鉴赏(一)古诗赏析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 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2 .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押韵以及韵脚次序与章质夫的水龙吟相同。B这首词借杨花自开自罗的寂寞抒写了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C这首词借歌咏杨花,抒写了思妇难以耐受的别绪离愁。D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写杨花抒写作者豪迈的情怀。23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暮春之际杨花“抛家傍路”,花无人惜即喻人无人惜,暗示有情人天各一方的事实,情思幽怨缠绵而又空灵蕴藉。B“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柳絮离开树枝落在路旁,看上去仿佛无情,其实有着深厚情意与愁思。无情有思,韩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苏轼也用其意,说杨花虽然飘离枝头,看似无情,实则也有愁思。C“春色”三句,想象奇妙,手法夸诞,巧妙的用三个数字传达出作者的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无所归宿与词人满腔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