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地热爱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于日内瓦,那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工人们在闲暇时常常阅读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这对今天的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在以后的艰难岁月中没有沉沦的重要原因。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也多次谈到阅读经典对他的影响。他说:在我孩提时代,母亲第一次建议我阅读战争与和平, 而且于往后数年中,她常常援引书中的章节片段,向我指出托尔斯泰文章的精巧和细致。战争与和平于是成为我的艺术学派、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一种强烈的嫌恶感。伟大作品产生的背景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又过于世俗化,我们与大师的心灵距离已太远了。但这绝不是拒绝伟大作品的理由。以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巨人的肩膀,或者干脆不承认有什么高于或优于自己的巨人存在,这相反的两极也许是许多现代人的通病。我想,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不至沉溺于微不足道的欲望,并发现真正严肃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阅读去亲近伟大的心灵,而只从当下的影视中是无法实现这种亲近的。阅读好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是通往伟大心灵的最好途径。1 . 请说出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2 . 本文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人可以貌相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实,在很多时候,人是可以貌相的。佛教经典无常经里说“相由心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修养、境界、胸怀、见识与作为可以从一个人面相中看出来。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息,或者说,相貌与能力等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暴露了他的人生密码。人因性情之别,在天长日久的岁月磨砺中,必然因习惯性的表情重复,而在面部留下难以隐藏的痕迹。人生的种种际遇,久而久之会作用于人的容貌气质,加重一个人相貌上的优势和劣势。对此,有许多成语形容这种外在的表象,如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冷若冰霜、贼眉鼠眼、鬼头鬼脑、凶相毕露、杀气腾腾等等,不一而足。一个面如核桃,愁眉不展的人,他的人生之路必然不会如意到哪里去,他的心境也一定很糟糕。相反,一个人如果红光满面,气宇轩昂,他的事业之途一定平坦遂意这决不可能是上帝的特别眷顾他的表象正透露着他的人生密码。南朝的刘义庆在他的世说新语容止篇里,讲了一则故事,魏王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者,自认为自己形貌丑陋,很难在远方来的使者面前称雄,便让魁梧英俊的崔季珪代替自己坐着,他本人则握着刀站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派人去问使者:“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答称:“魏王严正的仪容,令人非常敬仰。然而坐榻边握刀站立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作为英雄豪杰,志向高远,尽管扮为侍卫,但其眉宇间流露的逼人英气,仍然无法遮掩。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诚然,芸芸众生,性情各异,相貌有别。简单地以貌取人有失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有一张什么样儿的脸。林肯说,在四十岁以前,相貌是父母给的,到四十岁以后,人就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先天的相貌,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心境。与其通过借助衣着打扮化妆整容来费尽心机地修身,不如用知识、智慧以及仁慈、爱心、宽容、教养等美德修心。这种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优雅高贵气质,会让你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3 . 本文借“相由心生”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4 . 第段加横线的词“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去掉吗?为什么?5 . 对本文举例论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第段举例都用概述,第段举例则详细叙说了曹操的故事,这样不同的举例表达形式,使行文富有变化。B第段之所以详细叙说曹操故事,是因为曹操是历史名人,家喻户晓,具有典型性,增加说服力。C第段详细叙说曹操故事,生动有趣地证明了“相由心生”的观点。D议论文的举例是很有讲究的,举例论证时,只能用概述性语言表达。6 . (小题4)林肯说“在四十岁以前,相貌是父母给的,到四十岁以后,人就要对自己的容貌负责。”林肯这句话想强调什么?7 . 你能举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作品中一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相由心生”的观点吗?初雪于丹中学时代,我在北京四中,读文科班。高考结束,同学们都考上了大学。28个人聚集一位写诗的男孩家里,头碰头琢磨着:“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重聚呢?”我一下跳起来:“这样吧。今年的第一场雪,不管我们身在何方,就算旷课,也要赶到他家赴约。”大家都惊叹好浪漫,纷纷赞成。那一年的雪姗姗来迟,直到了转年的一月放寒假,才下了一场小雪。可我早已等不了,离开北京,在外地云游。那场初雪只下了一天。我从外地回来,妈妈说:“家里电话都打爆了。同学们都去赴约了,你却没到。”不久,写诗的男孩给我打来电话。“你呀你,还是错过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我嘻嘻哈哈:“我们才17岁,就算活到70岁,还有多少场雪,等着咱们哪?”四年,五年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文科班再也没有聚齐。再次重逢,已是多年后的初夏。那天,我们在男孩家的客厅里包饺子。他走进小屋,拉开一个旧旧的木头柜子。从一大摞的日记本里,抽出一本:“我这里还有你的东西。”我诚惶诚恐,翻开日记本:本子皱皱巴巴的,并不干净,上面只有一个日期,其余全是空白。“这是什么?”“你还记得那年的约定吗?我们大家都回到了这里,只有你在外地。这么浪漫的约定,提议的人却错过了。于是,我们就在这个日记本上,记下了那天的日期,然后打开本子,站到雪地里。看着雪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直到把本子全部落满。”“啪”的一声,他合上本子,“现在,我把这场雪还给你。”原来,雪化在了本子上,就是斑斑驳驳的褶皱。我轻轻打开日记本,如同打开多年前那场初雪。初雪已然错过,但是它落在了我的生命里,滋润着此后的每一场风花雪月。人的一生有多少次初雪?第一份职业,第一段情感,第一次光荣,第一笔薪水你有什么理由错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立而不说。”春花秋月从我们的生命中穿梭而过,这样一个冬天,我期待着皑皑白雪。当漫天飞雪融化,留下的只是一汪清水吗?心中的雪花积累多了,可以变成春天。(选自2015年8月23日惠州日报)8 . 本文标题“初雪”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的理解。9 . 阅读第段,仔细揣摩并根据提示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他走进小屋,拉开一个旧旧的木头柜子。从一大摞的日记本里,抽出一本:“我这里还有你的东西。”(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_。(2)原来,雪化在了本子上,就是斑斑驳驳的褶皱。我轻轻打开日记本,如同打开多年前那场初雪。(结合前后文,作者此时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_。(3)心中的雪花积累多了,可以变成春天。(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句子含义。)_。10 . 作者抒写的如同半瓣花上的心情,一经发散开来,就是美丽的图画与文字。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其作用。11 . 读罢此文,处于毕业季的你在对生命、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实用文本阅读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 ,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02期,略有删改)12 . 下列各项对原文的信息的提取有误的一项是( )A大数据中指出,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B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C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警察们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D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可以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13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人类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递增。B本文是按照数据信息的增长、产生途径、数据的运用等方面的逻辑顺序来说明数据在信息时代具有魔力。C本文说明语言准确生动,既有平实说明也有生动说明的语句。D本文告诉读者大数据的分析运用将使各行业能变得高效而富有“个性化”。14 . 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至少列出两种,文中例子除外。)二、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2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n yn,小心谨慎的样子)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dn);以为且噬(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亲近而不庄重),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5 . 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4分)(1)寻向所志( )(2)得其船,便扶向路。( )(3)蔽林间窥之( )(4)乃去( )16 . 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跟“虎见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然往来视之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何陋之有17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18 . 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_19 . “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 )(2分)A因为他们要求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大家都过上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B因为他们喜欢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C因为他们希望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D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20 . (小题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_21 . 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 )(2分)A说明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并不对立的社会形态。但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B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并没有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不是广大人民的愿望。C说明尽管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并不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D说明这是一个虚构的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以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22 . (小题8)根据乙语段,写出两个成语:(2分)_ ,_。23 . 读了乙语段,说说你有何启示。(2分)_。三、情景默写24 . 古诗文默写。(1)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2)古今中外, 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他们在成功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3)当年万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