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萧关逢候骑(_)(2)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_)(3)幼虫使烂泥挤进干土的(xi x)(_)(4)巨大的槽船(zh l)相接(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1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看到美的享受。3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2 . 下面对第1自然段介绍“花墙和廊子”在园林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使亭台与轩榭在布局上显得合理。B使景物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C花草和树木的配合,使景致更加错落有致。D使景物层次变得少了,显得很单调。3 .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B第2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C第3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D选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纽扣一冰他还记得,那年冬天他过十二岁,生日那天他还在上学,老师自然没有理由为他放假。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他躲闪着母亲冰凉的手,还想再赖一会床,就听母亲说:“你看这是什么?”他睁开眼睛,面前是一件新衣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种军装式样,有排铜纽扣,肩上有三道蓝杠,这是在同学们中正“流行”的。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三下二下穿上衣服,连长寿面都吃得慌慌张张-他要去学校里跟同学们炫耀一下,他也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了,而且是最“时髦”的!要知道,从小到大,他都是穿哥哥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呀。这个冬天,寒冷来得很晚却来得剧烈,清晨的阳光在寒风中不免显得单薄柔弱,可是他的心,因为突然强大的温暖散发出喜悦来。果然如他所料,当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光都瞪直了,他们都没想到,一向灰头土脸的他也有这么光彩夺目的时候。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情愉快地上完第一节课,课间时分,同学们都围拢在他的周围,翻看他的新衣服。有个同学忽然问:“咦,你的纽扣怎么跟我们的不一样呢?”他这才认真看起了自己的纽扣,还真的不一样,别人的纽扣是双排平直的,而他的纽扣却是斜的,两排成倒八字形。同学们翻看他的衣服,忽然都笑了起来,原来他那白衣服被纽扣扣住的地方,是一块黄色的旧布。他也明白了,母亲一定是买的一块布头,布头不够做衣服,只好在里面衬上一块别的布,为了怕看出来,纽扣只好歪到了一边;而为了别人看不出来,母亲又别出心裁地把另一排纽扣也钉斜着,自然就成了倒八字形。知道了真相,同学们“轰”地一下全笑了,眼里又恢复了往日讥诮的神色。那片目光激起了他心里的一片怒火。中午回到家,当着来客的面,他剪碎了自己的新衣服。母亲冲到他面前,高高扬起的手,终于没能落下来,他瞥到母亲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头跑了他分明地感觉到,从那天起,母亲象是变了个人似的。父母做的是磨豆腐的生意,母亲平时都很少闲过,那以后就更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留。他眼看着母亲削瘦下去,眼看着母亲倒下去他很想对母亲说一句“对不起”,可一直都再也没机会说了。但他继承了母亲的傲骨和勤奋,他努力地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拥有很多很多的钱,把母亲的坟墓修葺了一遍又一遍。有一天,他参加了一个服装展示会,那都是世界顶极的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中间有一个男模特走上场,他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脑子里面嗡嗡乱响-那白色的衣服,倒八字的铜纽扣,里面是不是?他情不自禁地冲上了舞台,翻开那个男模特的衣服,里面衬的竟然也是一块黄布!他跪在那男模特的面前放声痛哭。当听他讲完了他的故事后,全场的人都沉默良久。最后,一位设计大师说:“其实,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改动)4 . 根据具体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大早,母亲就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中加点字有何表达效果? (2)第段写道“母亲象是变了个人似的”,母亲为何会改变? 5 . 仔细品味第段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6 . 如何理解设计大师说的“其实,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这句话?这句话在文末有何作用?7 . 文中母亲为儿子缝制的衣服可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相信在生活中,深爱你的人定为你制作过许多爱的艺术品,不妨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来。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注)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殆:大概。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巨人迹:巨大的脚印。掬(j):捧。馀甘:即橄榄。8 . 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划一处)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9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3)不复甚寐(4)食馀甘煮菜1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11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段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D“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12 . (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情景默写13 .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两处明显的化用:一处是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另一处是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请写出苏轼这首词中与之对应的句子。(两处选其一)五、课内阅读阅读三峡,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4 .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作者_。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_) (2)虽乘奔御风(_)(3)素湍绿潭(_) (4)属引凄异(_)16 . 行文时,作者为什么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17 .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18 . 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六、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9 . 首句中“离愁”具体指 的感情。20 . 请你谈谈最后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七、名著阅读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昆虫记的片段: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材料二)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罗斯丹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罗曼罗兰请结合(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我赞同_(填序号)的点评,因为_。八、作文22 . 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名著,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艺术瑰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