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3分)A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等她具体而微可真不容易啊!”C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众多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始终以人为本,围绕如何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幸福。B近年来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让大多数遵义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摆脱了贫穷的困扰,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同。C第八届中国大学电视节以“大学生创作,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D品牌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一家企业的名片,发挥好品牌的作用,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二、字词书写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秋天真美!一簇簇菊花正开得烂漫,白色的高贵,紫色的典雅,像一群穿着彩衣的仙女莅临人间。鸟儿们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它们说好似的一齐掠过池塘,一霎间,波光ln ln的水面漾出一圈圈美丽的涟漪。夜晚,绵绵秋雨如甘霖洒向城市,屋顶、树枝、长廊等都在朦胧的水气里静默着。雨后的清晨,空气不再干s,而是夹杂着桂花的香、柿子的甜,令人沉浸在清润的世界里,陶醉不已。(1)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莅临一霎间 波光ln ln干s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生是一场场目送陈柏清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顶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如此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的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地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须说别人的命运。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心里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人生自古伤离别。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散文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选自思维与智慧)4 . 本文按_顺序以_为线索行文。5 .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笑着离开的母亲,内心有几分喜悦。B十七岁时夏末秋初的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我”虽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C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方,“我”稍稍感觉酸涩,又觉无聊。D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离世,“我”的内心痛苦沉重。6 . 第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7 .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1)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被无限拉长。(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8 . 本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四、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陈太丘与友期行_(2)相委而去_(3)故人来,方与之食_(4)恐其自食其言也_10 . 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11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12 . 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五、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微君之故,_。(诗经式微)(2)青青子衿,_。(诗经子衿)(3)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6)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六、诗歌鉴赏古诗欣赏梅 花苏轼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14 . 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15 . 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名著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五猖会(节选)鲁迅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16 . 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7 . 文中画线句的情景,使我们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景,你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吗?请写出来。18 . “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八、综合性学习19 . 综合性学习。为解自己所教七(8)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张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1)下面是张老师根据问卷数据制作的两张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结论。_(2)课堂上,张老师就“课外阅读时是否要有做笔记的习惯”让同学们进行了辩论。刘明同学认为阅读时没有必要做笔记,因为能读懂就行了。请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刘明的观点进行反驳。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它会让你时刻保持清醒,沉浸其中,提高阅读效率。另外,阅读是一种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考,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_(3)张老师决定出一期“少年正是读书时”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版面是“好书推荐”,请你从备选书目中选择其一,写一段推荐词。备选书目:A城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内江市威远县数学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江西省九江市评估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三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三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七年级政治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第一框丰富多彩的情绪人教版课件
- 有效识别主管护师考试误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护士考试灵活应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各科总结试题及答案
- 南北地区护理差异试题及答案
- GB/T 5744-2023船用气动快关阀
- 基于蓝牙的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 烟花爆竹行业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培训
- 申请浇地农业灌溉电申请书
- 汽车货物运单模板
- 260吨汽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高中语文第4单元家乡文化生活4.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 Unit4+Extended+reading-+The+Value+of+Science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0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