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填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A? ! , 。B? 。 ! 。C, 。 ! 。D! ?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酝酿ning窠k巢黄晕yn花枝招展B彩棱lng镜静谧m高藐mio淅淅沥沥C莅l临憔悴cu澄清咄咄du逼人D吝ln啬凄q冷粼粼ln各得其所3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汇流入海知退一步深潭微渊江山依旧ABCD4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吟:声音清楚地吟诵。B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C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D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5 .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D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雨中明月山梁衡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6 . 第段“深山秋景图”写了哪几种景物?请选择其中两样景物简要概括其特点。7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8 . 文章第段写到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在文中有何作用?9 . 说说文章结尾“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10 . 作者写了山中游玩的三种方式: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徒步爬山。你最欣赏其中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你的旅行经历谈一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又一个夏季。炎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个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了。这是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多都五十多岁了。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头发,穿了件美丽的红裙子。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语文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课堂上,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小学的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了,惹得近处几个“玩船迷”村民止不住心里痒痒而登台献艺。小学生们把课本剧演到了家里,课本里的故事家长们也熟悉起来。学校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它驱散了丛林深处的宁静,赶走了村民们的无聊和疲惫。放学回家的学生吃了饭就吵着要上学,学校充满了令家长费解的诱惑。再也没有搜肠刮肚的找借口的“逃学生”了。更没了爸妈拿棍赶着上学的孩子了。村民们在议论:学校变了。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五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等到第三天,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泪水汪汪地告诉大家: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坐到太阳落下了尖角山,带着一种无名的惆怅、一种失落感,几个不甘心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拖着沉沉的脚步告别了最后一抹余晖,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第六天,她从城里回来了。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批改作业的小方桌,还带了几件更漂亮的红裙子。她对着围过来的学生微笑着,好像在说:我哪里也不会去。激动、兴奋的孩子们把她围起来,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在红裙子的映衬下,这些满含渴望的笑脸多么动人,多么纯真!11 . 从全文来看,“红裙子”贯穿全篇,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_;从内容上说,它象征着_。12 .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2)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13 . 文章刻画“红裙子”形象主要采用什么相结合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4 . “红裙子”给小山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三、句子默写15 .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3)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5)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6)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7)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辔等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6 . 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上自劳军劳:慰问B介胄之士不拜介胄:铠甲C将军亚夫持兵揖揖:拱手行礼D改容式车式:同“轼”,扶轼17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B成礼而去博学而笃志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久而乃和D请以军礼见以塞忠谏之路也18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节选自史记,记叙了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B选文首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C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D周亚夫面对天子,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侧面表现了他的刚正不阿。五、诗歌鉴赏诗歌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9 . 结合“试”字,分析词人询问花事时的心理。20 .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赏析其妙处。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教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21 .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_。22 . 画横线处反映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火盆内的火种已经被雪水浸灭,下文却又见草料场火起,请推想作者在暗示什么问题?23 . 林冲在被逼上举山的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险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高太尉之子高衙内公然调戏林冲的娘子,林冲隐忍退让。B林冲欲找高氏父子报仇,持刀闯白虎堂,因此被发配到沧州。C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意欲杀害林冲。D在梁山上,王伦经常刁难林冲,林冲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