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瞥见(pi)诓骗(kun)琼楼(qin)B阔绰(cu)玄虚(xun)慰藉(j)C哽咽(y)脊梁(j)确凿(zo)D渺茫(mio)牡蛎(l)阴晦(hu)2 . 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柔情万缕 喃喃细吟 珍珠四溢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_,将浪涛如山变为_,将凶猛如火变为_。ABCD3 . 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小明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小明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他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B爷爷,您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吗?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您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4 . 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B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D在展出的各幅画前无不人头攒动,尤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观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曾向外国记者表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B扬州好人张志成勇救村民张秀兰的事迹传开后,被誉为新时期“最美农民”。C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D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二、现代文阅读麻雀的气性沈轶伦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栅栏、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调皮的男生认出校长的自行车,要去拔气门芯。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猹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棚的铁栏杆,整个车棚震动起来,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圃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麻雀不是能轻易捉到的动物,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我炫耀战利品一样,双手把麻雀捧得高高凑到他鼻前。小罗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摸麻雀褐色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不气?”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他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有过那么一个下午。我从二楼跑向一楼时,看见小罗正从教室里拖出几根废弃的课桌腿。见四下无人,我一时兴起,叫“小罗,小罗”。他应声抬头,下意识地张嘴回应。但见是个小学生,又把一声“哎”吞了回去。我就来了劲,继续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径直走过来。我一时有点惊讶,但也不由自主立定,从二楼的平台上往下看他。他没有上楼,只是在楼梯口站住,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抬头看着我的眼睛,等待着我开口。我不肯开口,我从楼上俯视他。他接着说:“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我想否认。但终究没有。(选自文汇报,有删改)6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7 . 根据选文第段内容概括小罗在学校里的工作及其表现。8 . 请根据第段内容,概括与小罗有关的三件事。9 . 第段“麻雀气性大”是什么意思?以“麻雀的气性”做标题有什么好处?10 .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小罗是个怎样的人?车站餐厅里的老人(俄)康牺乌斯托夫斯基一个干瘦的老头儿,满脸都是硬得像刷子似的胡子茬,坐在麦奥里火车站餐厅的角落里。严冬的风雪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过里加湾的上空。近岸的海水结成了坚厚的冰。透过呼啸着的弥天大雪,可以听到激浪拍打坚冰缘的隆隆声。老人到餐厅里来,显然是为了取暖。他什么酒菜也没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两手笼在渔夫穿的那种短大衣的袖筒里,短大衣上叠满了歪歪扭扭的补丁。跟老人一起进来的还有一条毛蓬蓬的小白狗。小狗伏在老人脚边打着抖。 邻座上,有好几个年轻人正在嘻嘻哈哈喝啤酒,他们的后脖子红通通的,皮肤都很紧。他们帽子上的雪正在融化。雪水滴到啤酒杯里和夹肉香肠的面包上。可年轻人只顾起劲地争论足球赛,没注意到雪水。 有个年轻人拿起一个夹肉面包,一口就吃掉了半个,这时小狗再不也忍不住了。它跑到餐桌前,举起前腿,人立起来,谄媚地望着那个年轻人的嘴。 “彼季!”老人轻声唤道。“你怎么不害臊!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彼季仍然立在那儿,只是前腿已累得一个劲地哆嗦,后来终于放了下来。但是脚刚一碰到湿漉漉的肚子,小狗立刻想起它立在这儿的目的,又把前腿举了起来。然而那些年轻人并没有发觉它。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谈着话,不时给自己的杯子里斟满冰凉的啤酒。 雪糊没了窗户,在这样的大冷天,目睹人们喝得跟冰水一模一样的啤酒,脊梁不由得会打起寒战来。 “彼季!”老人又唤道。“喂,彼季!回来!” 小狗迅速地摇了一下尾巴,似乎是在向老人表示,它听见他在叫它,不过请他原谅,它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出此下策的。它仿佛在说:“我自个儿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你又买不起这么好吃的夹肉面包来喂我。”“唉,彼季呀,彼季!”老人轻声说道,伤心得连声音都有点打颤了。 彼季重又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央求地望了老人一眼。它仿佛在请求老人别再叫它,别再数落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要不是处于无奈,不消说,它是决不会去向陌生人乞求施舍的。 有个戴绿色帽子的高颧骨的年轻人,终于发觉了这条小狗。 “狗杂种,讨东西吃吗?”他问道。“你主人在哪儿?” 彼季开心的摇了一下尾巴,瞥了老人一眼,甚至尖着嗓子轻轻地叫了一声。 “公民,您这是怎么搞的!”那年轻人说道。“既然养条狗,就得喂它,要不就不文明了。您的狗向我们讨饭吃。可我国的法律是禁止行乞的!” 年轻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瓦利卡,您这话太过分了!”其中有个年轻人大声责备道,随手丢给小狗一片香肠。 “彼季,不许吃!”老人喝道。他那被风吹得粗糙的脸和青筋暴绽的干枯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瑟缩着身子,耷拉着尾巴,走到老人跟前,连看都没看香肠一眼。 “他们的东西,哪怕是一粒面包屑,也不许碰一碰!”老人说道。他急急忙忙地翻着身上的几只衣兜,找到了几枚银的和铜的分币,放在手心中一边数着数儿,一边吹掉粘在分币上的碎屑儿。他的手指不停地哆嗦。“瞧他气得那样!”高颧骨的年轻人说道,“哎哟,倒挺有骨气呢!”“别去理他了!何苦去跟他啰嗦呢!”那年轻人的一个伙伴一边劝解说,一边给大家斟啤酒。老人一句话也没说,他走到柜台前,把几枚硬币放到潮乎乎的柜台上。“买一个夹肉面包!”他嘶哑地说。小狗夹紧尾巴,站在他脚边。女营业员把两个夹肉面包放在碟子里,递给老人。 “一个!”老人说。 “您老拿着吧!”女营业员轻声说道,“我不会因为给了您两个面包就破产的” “谢谢!”老人说道。“谢谢!” 他收下两个面包,走到站台上去了。那里一个人也没有。一阵风雪已经过去,另一阵正在逼近,不过眼下还远在地平线那边。于是一线微弱的阳光便乘机落到利耶卢佩河对岸白茫茫的森林上。老人在长凳上坐下来,把一个夹肉面包丢给彼季,把另一个用一条灰不溜秋的手帕包好,藏在衣兜里。小狗痉挛地吃着面包,老人望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大概是叫风刮得流泪了吧。11 . (叙述视角)请以女营业员的口吻简洁叙述故事。12 . (细节整体)品味文中画线语句,揣摩细节,写出你的赏析。(小贴士:作者说,一个恰到好处的细节可以使读者对整体至少对一个人物、对他的处境、对事件,最后对时代产生一种直觉的、正确的概念。)13 . (结尾主旨)小说结尾,老人用袖子揩眼睛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你的看法。14 . (衬托意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衬托手法的意图。(小贴士: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手法叫衬托。)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5 .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1)陈太丘与友期行(2)择其善者而从之16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下车引之(_)(2)相委而去(_)(3)择其善者而从之(_)(4)不亦说乎(_)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 . 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19 . 孔子认为对待他人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合孔子的这一观点,请具体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甲)选文中“友人”的做法。四、句子默写20 .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兔从狗窦入,_。(十五从军征)(2)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无限山河泪,_。(夏完淳别云间)(6)夫战,勇气也。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意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刘禹锡的秋风引一诗,完成小题。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引:古代的一种诗体。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本诗即写于这个时期。21 . 诗歌一、二句写出了秋风哪些特征?22 . 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