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 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辞海已成为一个“家族”,辞海(彩图板)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B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C“你选好中考体育项目了吗,球类测试你选择的是篮球运球呢,还是排球垫传?”妈妈心急地问儿子。D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秋读之凉。二、字词书写3 .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慰籍(ji)慨叹(gi)大气磅礴(b)煞有介事B魁梧(w)亢奋(kng)荒谬绝伦(mi)重峦叠嶂C轩榭(xi)惬意(qi)吹毛求疵(c)挖心搜胆D揣摩(chui)蓦然(m)叱咤风云(zh)自出心裁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只怕做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缘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扔在水面,引的那游鱼洑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正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却独在花阴下,拿着个针儿穿茉莉花。宝玉又看了一回黛玉钓鱼;一回又俯在宝钗旁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喝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头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4 . 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人名)。5 . 请根据选文中众人所做之事,概括大观园内的生活有怎样的特点。6 . 选文中黛玉的两处语言描写各刻画出她怎样的形象?课外阅读与理解温暖的书然诺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于是,我再次想了关于书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楼拜的法国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为了活着”。这话平实得像个不识字的长者轻捻须髯的脱口而出,但却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这话说得真是风雅极了它涵养着的深意与智慧,我想也许读书人是可以参得到的因为“活着还是死去”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确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中国人也说得好。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真乃一语动魄;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来可谓如芒在背;苏轼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迈;清人郑板桥则另有妙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怪人”言“怪语”,却是惊人不浅。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黄金屋”“颜如玉”“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好是好,却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这算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了书,有了书的温暖,我想,我也就大约活在春天里了。因为,春天和温暖,其实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更美好更具价值,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也还是有的,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运的多少还是拥有着这样一些“稀缺”的东西也尝想,生命与春天和温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丰富、快乐安详的罢。据我所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伟大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发起“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每年4月23日),倡议“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轻还是老去,健康还是疾病,富贵还是贫穷都要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在我看来,这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不知道别人怎么考量,我确是这么感受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们应该把书作为一生的朋友,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把读书作为我们接近伟大著作,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进而获取伟大心灵的滋养以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再进而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至少是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一种优雅的谈吐和风度那就让我们融入到书里去罢。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7 .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 . .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1)春天和书和我,在一起,真好。(去掉句中的逗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句中的“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9 . .如何理解第四段中的第一句话“中国人也说得好”?10 . .作者认为“接近伟大的心灵”,进而“滋养”并“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是读书人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谈谈。11 . .文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书或读书的我国古人的名句,请你再补充一句(必须注明作者)。12 . .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温暖、深刻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极光形成之谜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13 . 选文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4 . 选文第(2)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 . 请具体分析选文第(4)(5)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16 . 选文第(6)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7 . 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深林人不知,_。 _,何人不起故园情。草树知春不久归,_。马上相逢无纸笔,_。_,死而后已。 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体现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居。及孟子长,学六艺,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选自刘向列女传)(注)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贾(g)人:商贩。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9 . 文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B乃/卒/遂C遂/乃/卒20 . 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六、诗歌鉴赏望江怨 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 杪:树梢。21 . 词中画线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绘。22 . 末句写残照“怪”人过早催它离开,修辞上有何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七、名著阅读23 . 名著阅读(1)鲁迅原名_,字_。朝花夕拾是他的唯一一本_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_,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2)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_)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先生八、综合性学习24 .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阅读下面新闻,请根据内容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7月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礼仪发展论坛在南昌举行,两岸业界人士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华礼仪发展之道。会上,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礼”字说到底,就是一个“和”字,“礼”以“和”为贵,“和”是建立在“礼”的础上。他希望,能建起一座桥梁,让海内外同胞常相聚,彼此交流、观摩学习,共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如今,年逾古稀的陆炳文仍身兼数职,无论组建哪一个民间社团,他都把“和”字作为主要宗旨,他一直在两岸间奔波,全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播。他说:“和”字当头,中华民族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再次崛起,血脉相连的大陆与台湾也会更加和平稳定。(2)12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来请你们班的杨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应该怎样对杨老师说?(3)下面是张卉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