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1 . 阅读下面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 人在微风与美景间chn(徉,两侧游人如织,如过江之鲫。回望,湖上多桥,桥pn生亭,亭边偎柳,柳边映桃。前行,拱桥下望一叶小船,驶入柳丝深处,夹岸的树木越来越浓,竟与越来越细的湖面rn 为一体,更远处楼灵塔sn入天际,成天然画图。穿二十四桥,观白塔,过五亭桥,每一步竟如行在仙境,怕此生已非人间,且让时光暂住。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班767路公交车(一)每天早上的767路公交车上,总会出现好些穿着深蓝色校服的A中学生。聂瑶瑶就是其中之一。可她最近发现,767路车上出现了一个穿着白色校服的男生。某个拥挤的周一,当她叼着一袋牛奶慢条斯理地走上车时,这个男生已经坐在了最后一排。聂瑶瑶有些生气,最后一排可是自己的专属座位。聂瑶瑶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到男生面前。“喂!”她气鼓鼓地喊了一声。男生在低头看书,没有理睬聂瑶瑶。“喂!”她有些急了。仍是不理不睬,聂瑶瑶气得直跺脚。A中到了,聂瑶瑶回头望了男生一眼,他仍然沉浸在书里。聂瑶瑶一路气到了学校,一进教室便找班上的“万事通”陈大志打听。“白色校服?”陈大志挠挠头:“有可能是C中吧。”哦,原来是这样啊!C中可不是什么好学校,难怪那么没礼貌呢。(二)聂瑶瑶这天照例叼着一袋牛奶往767最后一排走去。C中的男生依然安静地坐在她曾经的“老位子”上,捧一本书静静地看着。她翻个白眼,站到了一旁。这一站上了很多人,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过来。男生刚好合上手中的书,抬头见到老太太。赶紧站了起来,对老太太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她来这儿坐。老太太笑着:“谢谢你呀,小伙子!”他没有回答,一直羞涩地微笑着。聂瑶瑶把牛奶袋子咬得咯吱作响,她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相信这个在自己看来极没礼貌、品行不端的C中不良学生会做出这等好事。“吱”一声,刺耳的刹车声传来,聂瑶瑶一个趔趄往前跌去,忽然有人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臂。转头一看,正是那个男生。她心中一慌,赶紧抽回胳膊。男生不好意思地对聂瑶瑶笑了笑。下车以后,聂瑶瑶看着767一路远去,忽然觉得少做了件什么事情。(三)那天早上是全市会考,聂瑶瑶哼着歌上了车,连书包都没背,带着准考证和两支笔,心里还盘算着早早考完可以回家睡个舒服觉。他也在车上,“霸占”着聂瑶瑶的座位,捧一本书静静地看。聂瑶瑶突然有些好奇,在公交车上看得那么认真,什么书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A中到了,聂瑶瑶下车以后径直往校门口走去,猛然发现自己的准考证不见了。聂瑶瑶心里狂跳,惊慌得快晕过去了。她出门时手里攥着笔和准考证,可现在笔还在手里,准考证却不见了。她急得要命,眼圈儿都红了。这时候有人拍了她肩膀一下。她泪眼婆娑地转身,是车上那个C中的男生,q chun x x_地地伸出手,准考证被他捏得皱巴巴的,上面还有汗水。聂瑶瑶感激地拿过准考证。男生不好意思地收回手,在衣服上使劲蹭手心的汗。“聂瑶瑶快点,要开考啦!”“来了来了!”聂瑶瑶正想回头对男生道谢,却见他已经快步往车站走去了。“喂!”聂瑶瑶喊他。他没有回头。“喂,同学!”聂瑶瑶扯开了嗓子喊,可他走得很快,远处的站台又来了辆767,聂瑶瑶隐约看见他上了车,快速消失在视野之中。(四)后来的后来,整整一年,聂瑶瑶再也没有见过他。767路公交车就要被撤消了。这座城市修起了四通八达的地铁。767路停运的前一天,聂瑶瑶决定坐到终点一次,去看看和那个男生一样,穿着白校服的C中学生。终点站其实不远,聂瑶瑶一下车却只看见一片繁忙的工地。她走到一个中年男人面前,询问起终点站是不是有什么学校。男人想了想:“没有什么学校啊。往前一站地倒是有个A中。咦,你不就穿着A中校服吗!”聂瑶瑶执意让他再想想。男人沉吟一下:“哦,以前这里有个聋哑学校!学生都穿白衣服。不过都搬走一年了。”聂瑶瑶站在那儿,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2 . 在第(三)部分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q chun x x3 . 通读全文,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小说章节概括主要情节聂瑶瑶情绪或心理(一)(二)男生主动给老太太让座。怀疑不信(三)感动感激(四)聂瑶瑶乘即将撤销的767路公交车去看C中,得知男生是聋哑学校学生。4 . 文章两次写到聂瑶瑶早上“叼着一袋牛奶”上车,这个细节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5 . 小说以“最后一班767路公交车”为题颇能吸引读者,请说说标题的妙处。6 . 我们曾学过著名小说欧亨利的二十年后等小说,了解过富有特色的欧亨利式结尾。本文结尾就有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评析。(请写出两点)(1)_(2)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柳和折柳赠别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辅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人衣,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7 . 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ABCD8 . 第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什么?9 . 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什么?10 . 本文是从“折柳送别”的_、原因和_等方面来介绍古人“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11 .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_“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现,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选自2016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 . 给文章拟一个题目。13 . 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14 . 阅读第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理解“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的现实意义。三、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异二者之为(_)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太守谓谁(_) 先天下之忧而忧(_)16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7 .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已而夕阳在山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18 . 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完成后面所提问题。材料一: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上书提出十项改革弊政的措施,终因 受到阻挠而未能实行,庆历五年被贬放邓州。材料二:欧阳修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结果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便是在此时所作。联系课文和所给材料,范仲淹所说的“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有哪些人?他们的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的“古仁人之心”是什么?四、句子默写19 . 诗文默写。(1)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于我如浮云。(4)家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_”的似箭归心;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_”的九曲回肠: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20 . 本文作者_(人名)是_(朝代)文学家。2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林壑尤美_ 饮少辄醉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 杂然而前陈者_22 . 结合文章第一段,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醉翁亭的具体位置。23 .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宋)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24 . “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5 . “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七、作文26 . 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去发现,那么你将发现路边的小草是一种美,石头扔进河里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美。家乡是一幅五彩的油画,但这幅画还需我们来增添光辉。那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请你细细观察并描写出你眼中家乡的秋天。(不少于100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7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百姓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