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刘墉的如果没有那个人一文,完成下列小题。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母亲常会做花椒油。先把麻油烧热了,再撒下一把花椒,拿锅铲用力压,噼噼啪啪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闻到那香味,我就知道,爸爸要下班了。“醋熘冬瓜”是爸爸最爱吃的清清淡淡的冬瓜汤,上面浮着一片花椒油,据说有消暑的功用。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父亲在我九岁那年过世,不知为什么,母亲就再也不做“醋熘冬瓜”了。只是,每到夏天的傍晚,我总想起那道菜,想了三十多年。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做一碗醋熘冬瓜好不好?”八十七岁的老母一怔:“什么醋熘冬瓜?”“就是你以前给爸爸常做的那种汤啊!”“那有什么好吃?”她把脸转过去,“早忘了!”多年前,住在湾边,屋后是树林,林间有一条小径,邻居老夫妇常在其中散步。“别往树林里扔东西,小心打到老人家!”我总是叮嘱儿子,因为很少有人去林子,儿子常拿树干当目标,往里面掷石子。“现在不会打到!”儿子照扔不误,还不服气地说,“谁不知道,他们五点才出来!”秋天的黄昏,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树干都湿透了,一根根黑黑的;黄叶淋了雨,就愈黄得发艳了。两位老人缓缓走过,一双伛偻的身躯、两团银白的头发,还有那把花伞,给我一种特殊的感动。有一天,半夜听到救护车响,两位老人就只剩下老太太了。老太太还是自己开车出去买菜,呼朋唤友地开派对。只是总见她在门前走来走去,却再也见不到她在树林里出现。有一天,我问她:“好久不到后面散步了?”“散步?”她摇摇头,“没意思!”有个五十多岁的女学生,比年轻人还用功,规定画两张画,她能画十张。每次看她把画从厚厚的夹子里拿出来,都吓我一跳。她的夹子特别大,也特别讲究,里面是三夹板,外面糊上布料,还有个背带和拉链。许多学生见到都问:“哪里买的夹子啊?好漂亮!”“我先生为我做的。”她的丈夫是个木匠,除了为她钉一张特别的画桌,还把房子向外加大,盖了一间有透明屋顶的画室。“那是我先生和我两个人盖的!”她得意地形容,他们怎样先在地面钉好木框,再合力推起来,成为一面墙。后来,她丈夫患心脏病去世了。她还是来上课,还背那个大夹子,只是夹子打开时,常只有薄薄一张草率的画。然后,她直挺挺地坐着,看我为她修改。有一天,她突然蒙起脸,冲进厕所。接下来的日子,我没再见到她,听说她过得很好,只是,不画了。自妻退休,就常在书房陪我。我写文章的时候,喜欢安静,她只好默默地整理账单、资料。怕她无聊,上次离家前,我特别拿了一本鸿,三代中国的女人交给她:“这本书写得不错,我走了,你可以看看。”她接过书,就开始读。我离家前不过两天,她一边陪我,一边看,居然已经看了三分之一,还发表评论,说:“写得很冷,但是感人,非常好看。”两个月之后,我回到纽约,走进书房,看到那本书。“觉得怎样?”我问她。“噢!还没看完。”“看了多少?”我翻了翻,翻到一个折角。“就看到那儿,大概三分之一吧!”她抬起头,“不陪你,书有什么好看呢?”一碗可口的醋熘冬瓜、一条幽幽的小径、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好看的书,如果没了那个人,就不再可口、不再可走、不再美丽、不再好看!(选自2016年第16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 . 文章以“如果没有那个人”为题,有什么好处?2 . 文章至段,作者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主要叙述了四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3 . 下面句子的描写妙在何处?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4 . 结合全文,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母亲再也不做“醋熘冬瓜”,而且还说“那有什么好吃”“早忘了”,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而且这道菜也确实味乏,所以久而久之,就忘了这道菜的做法了。B第段中,“秋天的黄昏,尤其是下雨的日子,树干都湿透了,一根根黑黑的;黄叶淋了雨,就愈黄得发艳了”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表现那对老夫妇相濡以沫的深情。C第段中,“她得意地形容”中“得意”一词,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个女学生的那种自豪炫耀的心理。D最后一段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又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5 .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链接材料2)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本文第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_和_的手法。请分析它们各自设计的用意。阅读九霄环佩,完成小题。九霄环佩中国现今收藏的所有古琴当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唐代的“九霄环佩”了。“九”这个数字按中国的传统可谓极数,含“至高”之意,因而常与皇权、帝位相关联。如“九鼎”意为传国之宝,象征国家权力。琴名中的“九霄”指的也是极高的上空、仙界。环佩是中国古人佩于腰带上的玉制饰物,相碰时能发出悦耳的叮当之声。“九霄环佩”琴面为桐木制,琴底为梓木。鹿角灰胎,这种材料既结实耐磨,又赋予古琴一种有力度的音调。它用葛布为底,再涂粉灰,继而上多层大漆,上栗壳色漆,紫褐交错,多次打磨。历代留下的创痕以朱红漆修补。琴面有小蛇腹断纹,间杂牛毛断纹。琴背有两个出音口:中间的龙池以及下边一点的凤沼。龙池上方刻有小篆体“九霄环佩”四字。龙池右侧用行书刻写着“泠然希太古”,旁边用更小的行书写着“诗梦斋珍藏”,并有“诗梦斋印”一方。龙池左侧用稍大的楷书刻有“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并有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落款。龙池下有小篆“包含”大印一方,或许是“包含万有”的缩写,流露出明显的道家情怀。大印下方用楷书刻有著名诗人、画家兼书法家苏轼的签名和短诗: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是宋代最富有才气的文人,曾为宋朝三任皇帝所赏识,但又多次因其言论被朝廷贬谪,最后一次远至海南,1100年为徽宗皇帝召回,次年卒。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创作上都堪称大家,在艺术上主张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以豪放著称。他的艺术风格、求真精神,与其对古琴音乐的追求是有相通之处的。“九霄环佩”的琴腹内也有铭文,其中一行写的是“开元三年斫”,即唐玄宗在位的715年,当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开元之治的盛唐时期。古人总结最好的琴音具有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个特点,称为“九德”。琴之“九德”不仅包含对琴技、琴音、琴韵的要求,还蕴含着人们寄托在琴上的纯真自然的精神追求。“九霄环佩”指叩琴背音松润而有回响,按弹音温劲松透,丝弦散弹发金属弦音。故号为“纯粹完美,九德兼全”。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九霄环佩”为唐代最优秀的琴匠雷威所制。雷威是唐代著名的古琴制作家,传说他能在狂风中听树之发声而选材。他制出的琴,形制特殊,可使声音徘徊不去,颇有余韵。“九霄环佩”的确异乎寻常,因其形制之古,声音之奇,文化之魅,在传世古琴中,称得上是一件稀世之珍。(选自瑞典林西莉著、许岚熊彪译古琴,有删改)6 . 阅读文章一自然段,整合相关信息,将下面图示信息补充完整。甲:_乙:_丙:_丁:_7 .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这段文字放在原文中,较为合适的一处是 ( )该琴长124.5厘米,肩宽20.5厘米,焦尾宽15.5厘米,高6.5厘米。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伏羲有关,汉末蔡邕著琴操说:“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九霄环佩”为“伏羲式”造型,琴首微圆,其项自肩上阔下窄与琴首一体,琴腰为内收双连弧形,简洁大方。A. 第自然段之间 B. 第自然段之间8 . 文章末段说九霄环佩具有“文化之魅”。根据文章相关内容,任选两处,简要说说九霄环佩是如何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小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9 . 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又酸又甜”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10 . 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从加点词表达效果角度赏析)(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修辞角度赏析)11 . “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些趣事?二、对比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温故_(1)好之者_(3)学而不厌_(4)不耻下问_13 . 翻译下列语句。(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4 .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从节选的六章中,找出三个成语。15 . 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三、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自勉:“_,_。”(3)结庐在人境,_。(陶渊明饮酒(其五)(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_,_。四、诗歌鉴赏1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登金陵凤凰台中照应“凤去台空”的一联是:_,_。(2)赏析黄鹤楼中“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妙处。(3)诗评家方回说:“太白此诗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以下对两诗异同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登临之作,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引出心中感受。B颔联都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C颈联都由古及今,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委员会的岗位试题及答案
- 安全消防知识试卷题库大全及答案解析
- 白酒制曲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大客安全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口述答题题库大全集及答案解析
- 成考护理类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南通安全员c2考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空调工安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及答案
- 作业安全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临床用药解读
- 危险货物装载与卸载操作规程
- 《映山红》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五年级音乐课件
- 基础医学概论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投资学英文版课件Ch 3 Securities markets
-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课件
- 2021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 高速公路路政巡查记录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安全工作检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