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采用刨根问底的的方法,终于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D我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激动得惊慌失措。2 .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篷勃起来才好。B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崛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C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D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怪诞不经由然而生拈轻怕重大相径庭B人声顶沸淡泊明志参差不齐咄咄逼人C骇人听闻迫不急待小心翼翼眉开眼笑D麻木不仁混为一谈花团锦簇温故知新4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玩手机。B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遵义市公安局提醒广大市民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C在9月举行的遵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D由于市工会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蘸水zhn奄奄一息n名讳hu阔绰chuB掂量din契诃夫k咀嚼j隐匿nC荣膺yng吹毛求疵z绽裂zhn荫庇bD腻歪n粗犷gung梦魇yn锲而不舍qi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D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一文,回答下列小题。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1)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3)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萌,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4)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要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5)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6)炊烟就像小村的晨钟暮鼓,村人们每天随着缕缕炊烟晨起晚息的生活,永恒留在我的记忆里。每当想起家乡这缕缕炊烟,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份思念,这思念是浓浓的。(7)早晨的炊烟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是轻淡的,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8)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9)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悠长的,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10)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是辛弃疾笔下的诗句;“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11)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陆游的诗句,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12)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于是,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我才突然明白这比喻中寄托了母亲最美好的心愿:一家人饱暖无忧。(13)在我的眼里,炊烟自由舒展,浓淡随意,炊烟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记忆中,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画上记录着浓浓的母爱,还有浓浓的乡情。(选文有刪改)7 . 依据文章内容,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8 .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炊烟就像小村的晨钟暮鼓,村人们每天随着缕缕炊烟晨起晚息的生活,永恒留在我的记忆里。9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B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要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C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陆游的诗句,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D作者在离家多年后,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才突然明白这比喻中寄托了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有进步,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富裕。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详细描写出城市繁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少年生活的厌恶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厌恶之情。10 . 第(10)(11)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导读:开篇道出“奴才”本质。)“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梁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导读:“似乎”二字颇耐寻味。)“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导读:“那人”真的傻吗?)“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子”“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导读: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吗”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导读:“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11 . 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12 . 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13 . 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14 . 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三、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注释)或:有时。造:往,到。晏:安然。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15 .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_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便要还家(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3)性嗜酒(_)(4)造饮辄尽(_)17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8 .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发现桃林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再寻桃源的故事。B乙文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了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C甲文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D甲文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世外桃源等。19 . 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B“好读书,不求甚解”批评了五柳先生的不良读书习惯。C“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性格特征。D“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20 . 阅读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21 . “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陶渊明描写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四、句子默写22 . 根据课文默写。一儿曰:“,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五、诗歌鉴赏23 . 古诗阅读采桑子(其十)欧阳修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注释 西湖:此处指颖州西湖,风光秀美。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1049年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辽东鹤:词人22年后辞官如愿归居颖州。词人感慨“平生为爱西湖好”,结合全词说说“好”在哪里?六、名著阅读24 . 阅读下面长征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说:“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周团长自语:“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1)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选文出自_的著作_,这段文字主要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_。A.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B.李鸣生飞向太空港科研人员及解放军战士为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不怕牺牲的精神C.王树增长征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D.王树增长征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2)下列关于作品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这部作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标准版自然人借款合同书
- 2025年白茶 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前台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秦淮区房屋防潮施工方案
- 地下游泳池防潮施工方案
- 句容铸铁暖气片施工方案
- 设施实施改造方案范本
- 河道防渗漏工程施工方案
- 江苏蔬菜冷藏库施工方案
- 《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
- 监控验收单完整版本
- DL-T-5743-2016水电水利工程土木合成材料施工规范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体育健康知识教案课件
- 卡西欧dh800电吹管说明书
- 体育课免修申请书体育课免修申请书八篇
- 【超星尔雅学习通】商法的思维网课章节答案
- 509册泵类书籍大全-截止到20150531
- GB/T 5796.3-2022梯形螺纹第3部分:基本尺寸
- GA 576-2018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