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对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粗犷(gung)高邈(mio)烘托(hng)碣石(ji)B黄晕(yn)池畦(q)凄冷(q)酝酿(lin)C贮蓄(ch)抖擞(su)伦敦(dn)竦峙(sn)D澄清(chng)肌肤(j)静谧(b)窠巢(cho)3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在大家都发言之后,我也发表了我的高见。B由于路途遥远,我们让他们几位恭候了很久。C令尊亲切而温暖的话语着实让我心生感动。D每次回家,我都会光顾母校那漂亮的图书室。4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D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5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大家自发拼车远离喧嚣的城市去乡村郊游时,一定不要疲劳驾驶,千方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B阿尔提古拉斯船长的秘密这篇小说,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C从上学的那天起,他就牢记爷爷的嘱咐,多读书,读好书。辛乐民老师教的语文也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D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上都有弱点。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浅层地温能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选自百科知识)7 . 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的语言列举出“浅层地温能”的三个优点。8 . 第自然段中,面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9 .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的能量。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刘金祥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 A”,“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B,归雁洛阳边”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跃然纸上”。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稀释和削减。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10 . 11 . 请在文章第段横线上A、B两处填入正确的诗句。12 . 13 . 阅读全文,说说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14 . 15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6 . 17 . 结合本文论述的核心,谈谈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18 . 19 . 李明同学想阅读一部家书名著,请你将傅雷家书推介给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些生命中的过客张晓风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张敬畏的脸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恶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见过他,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数学老师的姓名与模样,我已忘却了。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选自最文摘2018年第4辑,有改动)20 . 请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文章叙述的事件对“我”得影响_激发“我”的自信米店的胖女人保证把米送到营地_让“我”难忘“我”没有帮助衣衫褴褛的中年人让“我”自责21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22 . 下面这个句子写出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23 . 文章写到“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就会想起她”“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而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于勒)”,同样是对待他人,请问两文作者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三、句子默写24 .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_)A欲为圣明除弊事,好收吾骨瘴江边。B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C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可以学学苏轼接受现实,“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学学李白寄望未来,“_,_(行路难(其一)”。让我们以豁达、从容的心态面对世间的一切。四、课内阅读(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