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生姓名 选择题答案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选项1、 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光风霁月 侪辈 调剂 荠菜 扶危济困B.繁文缛节 溽暑 被褥 辱没 蓐席C.乘虚而入 田塍 澄清 惩罚 忧心如酲D.鞠躬尽瘁 裙裾 拘囿 关雎 龃龉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漫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出阵阵寒意,衬托得这个夜晚越发冷寂了。而作者孤寂的心境已蕴涵其中了。B.把乐曲演奏时的客观环境描写与欣赏乐曲的人主观感情的描写揉合到了一起,采用虚写的方法来写实事、实情与实景,也是匠心独具的。C.战火纷飞的五代,杀戳成性的五代,李煜过于柔弱了。我们在他的词里面仅管会看到泪水,会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惧,看不到卑微。D.橘红色的初阳照临荷塘,晓风吹过水面,荷叶在微风吹拂下,婀娜摇曳,微微颤动;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如晶莹的明珠在碧玉盘中滚动。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战争无论 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收到多少摧残总会 。悟出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暂时的人事不顺和音书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南朝后期,社会风气 ,朝纲日益堕落,士人气质纤弱,所作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萧纲等人写作的“宫体诗”更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李白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 。使其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个性化,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词在唐代开始发展,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不久便引起文人的注意和 。A. 拖延 延续 奢靡 轻蔑 仿效B.延续 拖延 奢靡 轻侮 仿效C.拖延 延续 奢华 轻蔑 仿制D.延续 拖延 奢华 轻侮 仿制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佘太君和八贤王谈到杨宗保有没有能力挂帅的时候,他们都认为杨宗保自幼跟随佘太君和杨延昭南征北战,受父辈们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影响很深,少有创新,难脱其咎。B.李凭箜篌引诗歌中最后六句,则把视角完全转向天上,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的乐曲声的如梦方醒的反应。而这又正是乐曲进入高潮的时候所产生的迷人的效果。C.小说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最为成功之处,没有大段的介绍,而是在动态地述说中间接地透视,只有在阅读中抓住一些细节进行梳理才会恍然大悟。D.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听大人们谈玄,虽一鳞半爪,但觉得他们的话里隐藏着一些我渴望知道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说不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慢慢地,牦牛占了上风,并且频频向狼发起攻击。狼原先设想的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封喉战术,在这时无法发挥,牦牛的那对尖利的角如同刀山,阻挡了它的任何进攻。B.那些在标签里声称是自由放养的鸡,真的靠谱吗?以美国农业部的定义为例,其中对“放养”的规定并不严格,家禽在户外溜达的时长、范围、运动量都是“自由心证”。C.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不仅要洞开窗扉,而且应卷起百叶窗,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这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D.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深深地被他的话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6.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一段完整的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是作家主体和生活客体的一种水乳交融可以说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就是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它是文学的一种“内核”和“生长点”文学价值观念是指一种文学和一部作品在题材内容、思想意蕴、艺术形式、审美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倾向和文化意义也是作家思想文化观念所赋予作品的而核心价值观念就是文学和作品呈现出来的那些最主要、最重要的文化理念它是文本所描写的社会人生所自然蕴涵的A. B.C. D.7. 下列诗句中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B.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8.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B.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感伤诗。田园诗是他的独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B.李贺诗想象新奇,词采瑰丽,或雄深俊伟,或幽俏冷艳,极富浪漫色彩,于中华诗史独树一帜。其人以“鬼才”“奇才”著称诗坛,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C.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D.柳永在乐调形式上开风气之先,他采用北宋流行的新曲,大力发展慢词来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并把赋的铺陈手法引入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二、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洎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10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11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12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3、 古诗文阅读(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3分)李贺,唐诸王孙也。年七岁,元和中,以歌诗著名。韩退之、皇甫湜览贺所作,奇之,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因连骑造门请见。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傍若无人,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联镳而还。元稹以明经中第,愿与贺交。贺见刺曰:“明经及第,何事来见李贺?”稹惭而退。未几制策登科,为礼部郎官,乃议贺父名晋,不合举进士,时辈从而排之,贺竟不第。按,唐李公藩尝缀贺歌诗,为之叙未成,知贺有外兄,与贺有笔研旧,召见,托以搜采放失。其人诺,不且请曰:“某尽记贺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当为是正。”公喜,并付之,弥年绝迹。复召诘之,乃云:“某与贺中表,自幼同处,恨其倨忽,常思报之。今幸得公所藏,并旧有者,悉投堰中矣。”公大恚,叱出之。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愈深所知重,于缙绅间每为延誉,由此声华藉甚。时元稹年少,以明经擢第一,攻篇什,常交结于贺。一日执贽造门,贺览刺不容遽入,仆者谓曰:“明经及第,何事来看李贺?”稹无复致情,惭愤而退。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讳晋,不合应举;贺亦以轻薄为时辈所排,遂致撼轲。韩愈惜其才。为著讳辩录明之,然竟不成名。 (选自太平广记)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因连骑造门请见 造:拜访 B.贺竟不第 竟:最终C.恨其倨忽 忽:怠慢 D.于缙绅间每为延誉 延:求请1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元和中,以歌诗著名 B.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 元稹以明经中第 当为是正 C.为礼部郎官 D.岂有不知之理 为之叙未成 为著讳辩录明之15. 下列各项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稹公报私仇,以荒诞的理由拒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当时其他的人也跟着排挤他,李贺就此没有被录取。B. 韩愈和皇甫湜见李贺小小年纪就可以旁若无人地挥洒自如,并出语大气,很是惊讶,于是就驮着他一起回去。C.李贺有个表兄对李贺十分钦佩,不愿他的作品流落于外,于是把李贺所咏篇目都记下来,准备编辑成册。D.韩愈十分器重李贺的诗才,不仅向达官贵人们介绍他,而且当李贺遭难的时候还写文章为他辩护,表现了他的大量。16. 把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知贺有外兄,与贺有笔研旧,召见(4分)译文: (2) 某尽记贺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4分)译文: (3) 其后自左拾遗制策登科,日当要路,及为礼部郎中,因议贺祖讳晋,不合应举(5分)译文: (2) 古诗词欣赏(24分)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注】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1)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的回答有怎样的妙处?(7分)答: (2)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5分)答: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 姜夔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注】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范成大处做客,除夕晚上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只身夜渡太湖的情景。笠泽:指太湖。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幅画面是由那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答: (2) 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7分)答: (3) 名句名篇默写?(10分)18.(1)与君歌一曲, : , 。(2) 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 。(3)小楼昨夜又东风, 。(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5)野哭千家闻战伐, 。 , 。4、 表达题(8分)19.请看以下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滞后(1) 用生动具体的语言,简要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5分)答: (2) 请准确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答: 参考答案1. C(A侪辈chi,其它j;B辱没r,其它r;D龃龉j,其它j)2. D(A项,蔓延;B项,糅合;C项,杀戮)3. A(拖延:延长时间,不及时或没能按时办理;延续:持续下去;奢靡:奢侈浪费;奢华:奢侈豪华;轻蔑:轻视,看不起;轻侮:轻蔑且侮辱;仿效:模仿,照着去做;仿制:照样子仿制,仿制)4. C(A项应用“难脱其臼”,“臼”即“窠臼”,表示难以脱掉原来的老套路;B项应用“如痴如醉”;D项应用“一知半解”)5. B(A项句子成分残缺,“具有”缺宾语;C项递进不当,“洞开窗扉”和“卷起百叶窗”互换;D项,语序不当,“深深地”应放到“震撼”之前)6. B7. B8. D9. A(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成田园诗和咏怀诗)10.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原则”这句话。A项说“道德黄金律”是指“针对社会转型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思。B、D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11.A(A项“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原文文意不符。正确意思是“那么你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12.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13.C(A项,造:到;B项,竟:竟然;D项,延:传扬)14.A(A项,两个“以”都可以作“凭借”解;B项,分别为表判断和指示代词“这”;C项,分别作动词“担任”和介词“把”;D项,分别作结构助词“的”和代词“他”)15.C(见译文)16.见译文参考译文李贺,唐宗室的后裔。七岁时,元和中期,便以诗歌而著名。韩愈、皇甫湜看到他的作品都感到很惊奇。他们说:“假如是古人,我们不能去结识;如果是今人,岂有不去结识的道理。”于是两人并马到李贺家去相见,尚未成年的李贺束着两个发角穿着用荷叶编的衣裳迎出来。二人要让他当场写一篇,李贺欣然受命,拿起木简(古时用此物来写字)挥笔蘸墨,傍若无人,题目为“高轩过”。二公大为惊讶。他们把马连起嚼子,三人并骑而回。元稹是凭明经科中第的,他很希望与李贺结交。当李贺见到元稹递来的名帖时说道:“一个考中明经科的人,有什么事来见我李贺!”元稹惭愧而去。不久元稹便在由皇帝下诏举行的“制科”应试中登第,任礼部郎中。后来当李贺应试时,元稹便说李贺父亲的名字“晋”与进士的“进”音同相讳,因而儿子不应当中举为进士,当时其他人也顺从此话而一起排挤他,因此李贺竟然没有被录取。按:唐代的李公藩曾缀集过李贺的诗歌,想把他的诗编辑成卷而未成。他知道李贺有一个表兄,过去曾抄录过李贺的作品,于是召见了他,托付他帮助搜集失散的作品。那个人答应后说道:“我全部抄录了李贺的诗歌,但是涂改的地方太多,希望能把你所收集到的拿给我看看,以便以此来订正。”李公藩大喜,全都拿给了他。可是整整一年也未见到那人登门。于是又把他叫来追问,那个人道:“我与李贺是表兄弟,从小便在一起。可是我很恨他太傲慢,常常想报复他。如今正巧得到你所收藏的作品,连同我原有的,全部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