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_第1页
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_第2页
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_第3页
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_第4页
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训练:20.曹刿论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不久)差可拟(相似)因风起(于是)B三省吾身(检查)不逾矩(越过)不堪其忧(忍受)C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相委而去(委托)D尊君在不(同“否”)入门不顾(拜访)三军可夺帅(改变)二、字词书写2 .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诗人在静(m)_的深夜,遥望星空,闪烁_的星星勾起了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的(chng)_憬。谁不愿意生活像诗一样浪漫,心灵像飞一样自由?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m)_足珍贵。三、文言文阅读3 . 曹刿论战中,为什么略写作战经过,在“齐人三鼓”后曹刿才说可以进攻,在“视”“望”以后曹刿才说可以追击?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根据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4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D彼竭我盈,故克之(士气正旺盛)5 . 下列每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必以分人咨臣以当世之事B战于长勺试用于昔日C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忠之属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曹刿这个深谋远虑,军事才能出众的平民英雄形象。B之所以说鲁庄公“鄙”,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君主,大敌当前却不知道该依靠谁战,又如何而战,甚至打胜了也不知道胜在何处。C曹刿主动请见时受到其乡人的阻止,说明老百姓相信肉食者的决策能力,同时表现了曹刿对国家大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D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鲁国决胜的策略在于“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谨慎小心”。7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纵麑(ni):放走小鹿。麑:小鹿。窃:私自。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8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2)秦西巴弗忍9 . 用两条“/”给以下句子断句。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 窃纵而予之。10 .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四、对比阅读11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各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乙)蜀之鄙(边境)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惩山北之塞 _甚矣,汝之不惠_西蜀之去南海 _子何恃而往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欲之南海,何如?(3)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1)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2)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1)上:指唐太宗。(2)傥:倘若。12 .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举用)B必先苦其心志(使苦恼)C病虽愈(虽然)D四夷俱服(服从臣服)13 . 下列与“征于色”的“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B胶鬲举于鱼盐之中C告之于帝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14 . 结合选文,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B(甲)文第段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C从选文(乙)来看,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D(甲)(乙)两文都反映了治理国家的观点。15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16 . 结合(甲)(乙)两文观点,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情景默写17 . 诗文默写。(1)山舞银蛇,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2)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3)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4)日出而林霏开,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目的是或以古比今,或以古证今,或借古抒怀。行路难(其一)中“_,_”,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李白渴望回到君王身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运用此典故表达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商山早行中,“_,_”,温庭筠借用典故含蓄抒发思乡之情。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 母 戒 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注)诵:背诵,背书。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諠:遗忘。何为:即“为何”。复得:后来又想起来了。裂:割。续:接上去。戒:告诫,警告。18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少时B乃/复进C其/母引刀裂其织D以此/戒之19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乃(_)(2)引(_)(3)是(_)20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2)此织断,能复续乎?21 . 孟母是怎样教孟子读书的?简要说说。?七、综合性学习22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比拼及赏析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