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干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盎然。慢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kung( )神怡。竹(A.即/B.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和( )清风明月,淡泊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zh( )腰,不为( )世俗所曲。(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2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 国 文 化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方,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再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7月23日,有改动)3 .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念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4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根据。C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相容性。5 . 根据本文提供的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D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6 . 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1)第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_(2)第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_7 . 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8 . 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9 . 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答:_三、对比阅读(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乙)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于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注释)御:驾车。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易:更换。 调:协调。 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10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担而立(放下)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C而后可以进速致远(达到)D先则恐逮于臣(抓住)1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何陋之有B三易马而三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以钱覆其口以为顺流下矣D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山门圮于河12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乙文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B甲文中“射”和乙文中“御”都属于古代“六艺”的范畴,“六艺”还包括礼、乐、书、数。C甲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告诉我们发奋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D甲文康肃的“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乙文赵襄子认为“三后”的原因是王子期所授未尽。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四、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2)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有情人的思念,后人又用这句诗表达无私奉献精神的名句是_,_。(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4)水调歌头中作者由怀念弟弟转而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的句子是:_,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 .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字里行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B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格调从沉郁中振起,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与友人共勉之意。16 .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1)思想感情:。(2)哲理:。六、名著阅读17 . (五)名著阅读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夸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小题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这部书的作者是_【小题2】曹操对吕伯奢一家斩尽杀绝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的处世哲学。选段中集中体现了他这种处世哲学的语句是什么?【小题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评价曹操斩杀故人吕伯奢的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七、综合性学习18 . 语文实践活动(1) 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又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_(2)小萌的同学小慧邀请他周日去爬龙王山,但小萌的爸爸要他一起回乡下给古稀之年的爷爷祝寿。小萌该怎样拒绝小慧的邀请呢?请你帮帮他。_八、作文19 . 作文(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2311月4日,光明中学举行了爱心义卖活动。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义卖活动的情况。(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24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在做事的过程中奋力地追求着完美,成功之后享受着完美带给我们的快乐;当然,也有可能在品尝了艰辛与痛苦之后,没有达到完美,但追求完美的过程,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请你以“完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补全题目并抄写在答题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600800之间。(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0 . 材料作文草原上来了新的朋友,是一只丑陋的鸵鸟,大家看着鸵鸟的外貌,似乎不太欢喜,这时候斑马走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