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4页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垂髫”。因此,“总角”和“垂髫”都指童年。B保尔柯察金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谢廖沙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C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演说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栖息(q)镂空(lu)窥视(ku)无动于衷(zhng)B冗杂(rng)滑稽(j)轻蔑(mi)相形见绌(ch)C阔绰(chu)羸弱(li)执拗(ni)鳞次栉比(zh)D拮据(j)忌讳(hu)酝酿(ning)随声附和(h)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班级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老师提出了分层作业的设想。B这次督查的结果差强人意,上级领导要求立即整改到位。C孙厂长笑着说:“你们有困难,我们鼎力相助是应该的。”D他对机车焊接技术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4 . 下面一段话有四处语言毛病,其中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近日,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展出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文明生态美丽中国” 的摄影比赛。展览共展出摄影作品116幅,题材波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通过摄影人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伟大祖国的自然环境之美、人文社会之美。可以堪称一幅建设中的“美丽中国”全景图。A第句,在“比赛”后面加“的获奖作品”。B第句,将“波及”改成“涉及”。C第句,将“展示”改成“体现”。D第句,删去“可以”。5 . 下列对已亥杂诗的理解有误一项是(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B“更护花”的“花”指青少年,此句表明自己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C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D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6 . 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ABCD7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B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C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D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狂斓 田垄 阿姊 污秽B紫藤丰饶山颠云鬓C祈祷斑斓气魄辔头D怪诞泛烂诧异鞍鞯二、现代文阅读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著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地是自家的地,番暮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途客车,银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著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著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著花,虽不起眼,却是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著,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A抹B道C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著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著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著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著,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著块的五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著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著根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榨树根,一条一条,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著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随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著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玻璃瓶种上了番著,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香薯已换了角色。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9 . 有人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可拟为“故乡的番薯”:也有人说,拟为“我的番薯梦”更合适。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10 . 文章第段横线上应选填的词语是_(填序号),理由是_11 . 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一片片苍绿的番著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12 . 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觉得放在哪两段之间异适,谈谈你的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队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著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著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13 . 文章结尾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体会?尝试着写出一点。阅读短文,完成小题。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风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神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14 . 请用正楷将第段划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15 .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1)绮丽(_)(2)和煦(_)(3)粗犷(_)(4)执拗(_)16 . 第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_17 . 第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_三、对比阅读(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8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顾野有麦场: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4) 屠自后断其股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0 .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21 .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四、句子默写22 . 其切如是, _。 (袁枚黄生借说)五、名著阅读23 . 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1)下面三幅插图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不同篇目,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相应的篇名。(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用包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概括其人物形象。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寿镜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