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根据语意,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只要热爱生命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既然钟情于玫瑰 既然选择了远方ABCD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把“终于”移到“使”之前)B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进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删掉“事迹”)C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在句末加上“的通知”)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把“都”改为“不”)二、字词书写3 .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古人曾说,君子当温润如玉,不露锋芒,不事张扬,不偏执也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君子当如空中的皎月,明亮却不耀眼,时刻照亮他人的路。三、现代文阅读(二)“磨”到最后“我磨墨,墨磨我”,这是画家韩羽的一枚书法印章。他自幼热爱文学、戏剧。搞漫画创作,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那时,他向省报投稿,天天投,天天退,如此持续了几年,把美术编辑都投怕了。他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幽默地写下了如此对联:“惯以坏画充好画,聊将嘘声作赞声。”两个“磨”字,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磨墨,“朵朵花开淡墨痕”,磨我,独树一帜丹青手。他的书画功底老到、深厚,不但“磨”进了电影、戏剧,而且“磨”进了书法、“磨”进了文章杂学。他的书、画、文章,外行觉得有意思,内行觉得见功夫,堪称独一无二。他创作极认真,圈里人都知道,韩先生一是作画少,另就是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拿出来,而是撕掉。他的标准不是创作不出手,他不愿重复自己,不愿复制自己。他的作品轻松好玩,令人赏心悦目,据说他的创作过程是很痛苦的。先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继而掼笔撕纸、长吁短叹,久不得其要,继而灵感偶至,马上抓住。韩羽的“磨”字诀给人生以太多的教益。磨,磨难、磨炼、磨砺、磨合似乎都和人生有缘,所以许多人生警语,也都带着“磨”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宝剑锋从磨砺出”警示人们要认识磨、善待磨、不怕磨,要耐磨、多磨、自觉磨。“磨”是砥砺,增其锋利,“磨”是打造,锻出新生;“磨”是一次次与外力的对抗和较量,是一个个引发事物发生渐变的过程。浮士德里土地之神唱了这样一首人生之歌:“生潮中,业浪里,淘上复淘下,浮来又浮去,生而死,死而葬,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波浪,一个有光辉的生长”其意蕴涵的也是“磨”。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有的人下岗了,却打拼出一番新天地;有的人失败了,却东山再起;有的双腿失灵,却走得更远了自古雄才多磨难,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磨”,使得他们砺心练脑、强魂健魄,走向新生。巴尔扎克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刻在他的手杖上:“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19世纪后期,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在总结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创作时,也引用过巴尔扎克这句话。但是他颠倒了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他说:“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大师大见解,磨至粉碎,磨成双向,功夫深,力度大,质量高。不磨不粉碎障碍,无以前进;不磨不粉碎自己,无以提高。大凡德高望重者、事业辉煌者、叱咤风云者,莫不是磨着困难磨着自己、粉碎着障碍粉碎着自己,步向新生、步向辉煌的。有人想轻松之磨,磨来磨去无精神;有人作虚假之磨,碌碌无为度一生。所以,磨须有心有志,磨要脱胎换骨。贝多芬说:“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人生曲折,跌宕起伏,“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只是希冀和祝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然而,许多人对“磨”厌恶、惧怕,在他们心目中,一蹴而就是快慰,反反复复是窝囊,总想三板斧劈尽一切障碍,三把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往往事与愿违。而磨砺临头不去“磨”,被动挨“磨”怨天尤人,如此人生态度则更不可取。“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诗句告诉世人,人生的磨击是少不了的,关键在于自身坚劲,经磨、耐磨、迎“磨”而上,就会磨出灿烂的人生。4 . 说说题目“磨到最后”蕴含着怎样的人生道理。5 . 根据文章内容,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6 . 文章开头不提观点,却从韩羽的书法创作和成就写起,作用是什么?7 . 作者说“人生是磨而强,磨而亮,磨而奋发向上”的,请你为本文补充一个因“磨”而成功的事例。现代文阅读雨夜的灯光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我送送你们吧!”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11)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12)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13)“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14)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15)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16)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8 . 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段落1516主要内容A“我”与父亲摸黑赶路B“我”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A:B:9 . 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10 .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11 . 请分析选文第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第一个“寂静”:第二个“寂静”:12 . 选文第12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13 . 选文第15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14 . 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四、句子默写15 . 按要求默写填空。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 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李商隐无题中“,蜡炬成灰泪始干。”为诗中警句,去着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课内阅读16 . 课内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连月不开(_)沙鸥翔集(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做伏笔。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方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幅动态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恪尽职守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选自左忠毅公)(注释)史公:史可法明朝末年抗清英雄。风庐道:管理风阳府、庐州府的官。奉檄(x):奉上级的命令。更休:轮流休息。幄(w)幕:(军用的)帐幕。背倚之:指相互背靠着。番代:轮换。吾师:即左光斗。17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数月不就寝B择健卒/十人C或/劝以少休D吾/上恐负朝廷18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使(_)(2)或(_)19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2)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20 . 读了选文,说说史可法是个怎样的人。七、诗歌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选自艾青诗集煤的对话)21 . 这首诗的意象是什么?其有什么特点?22 . 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意象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3 . 联系艾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