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新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 . 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 . 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3 . 文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4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5 . 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不隔”指的是_;“界” 指的是_,“未界指的是_。6 . 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7 . 文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原来是“这才是可取的”,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请作简要阐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8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疟疾(_)自噬泡(_)9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10 . 概括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11 . 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12 . 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二、句子默写13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_,清流见底。(2)两岸石壁,_。(3)_,四时俱备。(4)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_。(6)最能表现江南山水特征有别于北方山水的句子是:_,_。描写江南山水景物一日之美的句子是: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回清倒影清流见底B自: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C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D见:不见曦月清流见底15 . 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6 .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一)文采用 _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_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_之情。17 . 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四、名著阅读18 . 名著阅读填空。在昆虫记中,法布尔根据亲自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五、综合性学习19 . 综合性学习。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为经典小说人物点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1)(小说人物我宣传)活动中,班级举行了“小说人物我宣传”宣传语比赛,请你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_(2)(小说人物我点赞)活动中,同学们展开了为小说人物点赞的发言。很多同学都为自己喜爱的经典小说人物点了赞,请你也来为自己喜爱的经典小说人物点赞,并简要写出点赞的理由。_(3)(点赞文章我修改)活动中,小明同学从网上摘抄了一篇有关点赞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你为别人点赞的过程,甲就是用阳光的心挥洒温暖和煦的过程。送给别人一个赞,给自己一片明媚,美好就会永远伴随我们的生活。乙因为正能量在传授中,美丽他人,芬芳自己。做一个会点赞的人,做一个被点赞的公民。媒体应该开辟一个专栏,舆论不仅A需要点赞,也B需要批评,C批评让人奋进,点赞让人增加信心。甲乙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甲句中的词语“_”删去,把乙句中的词语”_”改为”_”。ABC三句语序不合理,应该把_与_调换。(只填序号)六、作文20 . 成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