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最美牵牛花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1 . 细读第段,根据示例,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每一条不超过15字)示例:刺槐,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_;_;_。2 . 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品析修辞的妙处)(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品析叠词的妙处)3 .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4 . 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第段划线句中“最幸福”的含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成为父亲的唯一张军霞她有一个姐姐,生活在农村老家,她和父母一起居住在县城,平时忙着工作,周末回娘家小聚,有时大姐也会来,一家人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父亲过完七十岁生日之后,开始变得有些精神恍惚。他常常从沙发上站起来,呆呆地站在地板中间,想不起来自己要做什么。他颓然地坐下,又站起来,如此反复。渐渐地,父亲失去了越来越多的记忆,他独自不能出门,因为不记得回家的路;做好的饭放在面前,他却不记得要送到口中;客厅里的电话响了,他也去接,却只是“啊”一声,就不知道说什么了。母亲本来就体弱多病,于是照顾父亲的重担只能落在她的肩头。何况,自从患病以来,父亲也只认得老伴和小女儿两个人。她不在家时,父亲就会缠着母亲反复问:“我的小丫头呢?”她每天下了班都会跑去,为老父亲洗衣洗脚梳头剪指甲,也陪他聊天看电视讲笑话,尽管很多时候他并不懂。更多的时候,父亲总是茫然地坐在沙发上,看到她来,脸上才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会从口袋里变出一块大奶糖,使劲往她的手里塞。这时的她,仿佛回到童年,变成了那个终日喜欢绕在父亲膝头的小丫头;有一次,她坐在窗前整理毛线,准备为父亲织一件毛背心,他忽然走过来,坐在她脚下的小凳子上,把头倚在她的膝头,她伸手替父亲整理凌乱的白发,这时的她,仿佛又变成了一个时时呵护他的母亲她每天忙完这一切,匆匆回到自己的家总是很晚了,七岁的女儿已经睡着了,丈夫默默地倚在床头看书,看到她回来,就轻轻地问道:“回来了,外面冷吗?我今天做了红烧肉,还给你留着一些。”因为自己总是回娘家而不能照顾小家,丈夫的体贴,反而让她的心里多了几分愧疚。她本来就体质虚弱,这样来来回回地跑,很快就病倒了,头晕,发烧,浑身无力,每天都要到医院去打点滴。即使这样,她每天拔掉针头,第一件事仍然是回去照料父亲,有一次她居然晕倒在上班的路上。一向缄默的丈夫终于发火了:“爸妈有两个女儿,大家可以轮流照顾,你这样拼命,万一出了问题,让我和女儿怎么办?”她狠了狠心,决定把母亲留在自己家照料,先把父亲送到姐姐家去。汽车缓缓驶进童年的村庄,父亲不明白此行的目的,他对着车窗外的老屋和树木,兴奋地指指点点。在姐姐家吃完饭,她悄悄走出来,打算到超市买些营养品留下来。超市的老板是一个和父亲年龄相仿的人,他看到她就笑着说:“是老刘家的二丫头吧?你小时候跟着别人爬树摘枣,一脚跌下来摔破了头,好几天昏迷不醒,医生都说这孩子活不成了,你爸却抱着你一直喊丫头,三天三夜之后,你忽然醒来,嚷着要喝水,你爸却累得站不起来了”她忽然没有勇气再听下去,转身回到姐姐家,父亲因为看不到她,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看到她走过来,立刻紧紧抓着她的手,嘴唇哆嗦着喊:“丫头,丫头!”那天,她没有把父亲留在姐姐家,而是又把他带回了小城。当天晚上,父亲困倦极了却迟迟不肯睡去,他的眼神里充满惶恐,仿佛稍微不留神,就会弄丢了自己的小丫头,这个他此时最眷恋的人。曾经,父爱像一把大伞,庇护了她的童年。如今,父亲却变成了一个迷路的孩子。她悄悄抹了一把眼泪,给丈夫发了一条短信:“我们都搬回来住吧,父亲老了,我要成为他的唯一”这时,她再回头,父亲仿佛知晓了她的心意,已经安然入睡。(选自孝感日报2018.12.27)5 . 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父亲患病 A 奔劳病倒 B 听闻往事 C6 .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更多的时候,父亲总是茫然地坐在沙发上,看到她来,脸上才露出孩子般的笑容,他会从口袋里变出一块大奶糖,使劲往她的手里塞。(2)曾经,父爱像一把大伞,庇护了她的童年。如今,父亲却变成了一个迷路的孩子。7 . 文章多处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8 .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二、句子默写9 . 诗、文名句填空(一题为必答题;一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必答题: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选答题: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欲穷千里目,_。(王之涣登鹳雀楼)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绿杨烟外晓寒轻,_。(宋祁木兰花)三、课内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11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2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 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D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四、诗歌鉴赏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3 . 甲诗中诗人在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的心境;乙诗中“_”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14 . 两诗都描绘自然风光,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试分析。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害:妒忌,怨恨。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突:烟囱。上行(hng):上位。15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又行以逆道(道理)B宜以时抑制(应该)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拜访)D终亡火患(同“无”)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17 . “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六、综合性学习18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右图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Logo),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花瓣状图形,并抽象成人与人牵手沟通的视觉效果。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图形中间“CDAC”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首字母缩写。材料二:5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昌吉社区封控通知书
- 新井煤矿关闭通知书
- 春城街道停水通知书
- 来龙镇发放物资通知书
- 燃气设施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2025新华保险总部互联网业务部菁英人才招聘1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巴南区事业单位面向应届生考核招聘54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东湖区社会福利院诚招2名护理人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周转池编制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第一批招聘工作人员12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科室每月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
- 2025年中国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物流说课课件
- 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060456第12345次形成作业+期末综合大作业答案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100万只铅酸蓄电池车间初步工艺设计
- 2025 团校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必考】附答案详解
- 水电站毕业设计
- 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 气缸体的认知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拆装与调整13课件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不同的味道》课件
- 消防管道项目评估报告参考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