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B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C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2 . 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B由于他工作十分勤奋,乐于助人,至今仍是我们系优秀的班干部。C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D做事要有计划,既要有长远计划又要有短期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做起事来就会有条不紊。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B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就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4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新建冰上竞赛场馆,被称为“冰丝带”。,。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不断地优化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水立方”是把柔软的水设计成坚硬的方块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冰丝带”则是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ABCD6 .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凫水哺乳(b)神采奕奕(y)B惩诫瞑目(mng)畏罪潜逃(qin)C魁梧怅然(zhng)怪诞不经(jng)D驯养嗔怪(chn)大相径庭(jing)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也谈“到此一游”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7 . 作者探究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人们树立了公共理性或公共意识,导致在名胜古迹上刻涂。B游客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底深厚,刻画在名胜古迹上可以让其得到更有观赏性。C游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试图以此来追求某种“独特的思想意义”或永恒。D现代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个人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的行为。8 . 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古人题壁作诗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所题的内容大多不会降低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具有正外部性。B古人出游时题壁作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C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古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精英阶层。D古人题壁诗也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有限性的表现形式。9 . 面对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现象,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认可这种人类本性追求永恒的做法。B只要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允许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C我们要不断培育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D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既要禁止,又要加以引导。(三)阅读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完成下列小题。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在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来自长久流传的节日仪式。过节要有“规定动作”,“过”意味着庄严,“节”代表着主题。例如,欢度春节,我们只有历经如贴春联、穿新衣、守岁、吃饺子、相互拜年、舞狮舞龙等节日仪式,方能获得辞旧迎新、欢乐喜庆、和谐友爱、感恩怀想、憧憬美好等节日仪式感。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潦草的生活变得精致,让平庸的生命变得庄重。元宵观灯的美好祈求,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正是这些节日仪式感的获得,才复苏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涵养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如果没有节日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诸多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或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或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不仅没有丝毫的过节气氛,更不能获得一丁点儿的传统节日感受。如果只是贪图舒适享受,把节日仪式当作应景的负担,甚至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这种没有仪式的节日还能称之为传统节日吗?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就难以拯救了。当然,对节日仪式的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春节放爆竹,如今“燃放”环保的电子爆竹;过去拜年磕头作揖,如今发短信、录视频、传微博变化的是过节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的节日内涵。“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传统习俗才能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才能叫人回味无穷。传统节日仪式沉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方能记住回家的路。10 . 11 . 本文为什么要从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谈起?12 . 13 . 简要分析文章段是如何围绕“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展开论证的。14 . 15 . 端午节刚刚过去,请结合自己了解或历经的节日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冬天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了、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长。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枊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春天就是一个宝石库,那里绿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那一年的春光,因心灵的伤痛化为了化石,嵌在我骨头缝里,无法忘怀。记忆中的至美春色,是与2002年联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万木皆春色,惟我枝头泪”是我内心此刻最好的独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见我的泪,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想一颗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无论怎样悲伤,都不会使她的躯壳成为朽木。爱情的春光抽身离去,让我成为无人点燃的残烛,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闪烁!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问一声:你还好吧?(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16 . 为什么说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结合两段简要概括。17 .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爱情的春光抽身离去,让我成为无人点燃的残烛,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闪烁!(请分析加点词的含义)18 . 第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19 . 文末作者说:“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天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问一声:你还好吧?”结合全文阐述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三、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0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阅十余岁阅:_(2)竟不可得竟:_(3)是非木柿是:_(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_21 . 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B乃石性坚重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盖以诱敌盖石性坚重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愿为市鞍马22 .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译文:两只石善并列着沉入了河中。B棹数小舟。译文:划着几只小船。C凡河中失石。译文: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D求之下流,固颠。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23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善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本文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善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C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笑寺僧不懂得推究“物理”;而老河兵的“笑”,则是笑讲学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却还是判断错误。D文中,讲学家认为石善应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而老河兵则认为由于河水的冲激,又硬又重的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应该到河的上游寻找。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4 .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城阙辅三秦”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达的气势。B甲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分别时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乙诗中“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D乙诗中“一别心知两地秋”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25 . 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都表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但风格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6 . 体会“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中“日晚”“寒鸦”在句中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五、综合性学习27 . 学校举行“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请你据此为班级辩论会的正反两方各拟一个题目。(2)分析下表,说说你得出的结论(不得出现数字)。读书现状调查表年级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中秋季入学军训工作实施方案 (3份)
- 2025年高中《秋季军训》工作方案
- 2026年高考历史专项复习:开放性探究类试题 高分技巧 学案
-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模块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世界法律日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统编版高一历史寒假专项提升: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原卷版)
- 202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专项训练)(全国原卷版)
- 专题09 二次根式(2)原卷版
- 《罗马人的法律》自主导学案1
- 北京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汇编:阅读理解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答案】《计算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2025中小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
- 甲方进度管理办法
- 西藏代建管理办法
- 【专家共识】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
- 2025年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新中国史教学课件
- 档案管理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合同
- 地震勘探原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