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和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B纪念伏尔特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维克多雨果,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C傅雷家书两则作者傅雷,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嘹(lio)亮抖擞(su)贮(zh)蓄粗犷(kung)B吝(lng)啬莅(l)临棱(lng)镜静谧(m)C侍(sh)弄菡萏(dn)感慨(ki)倜傥(dng)D徘徊(hui)荫(yn)蔽澄(chng)清酝(yn)酿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瓜是阜宁“生态三宝”之一,具有口感好、纤维少、水分足、甜度高等。B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县优化管理模式,强化市容环境整治,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观。D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7至12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在大城市是20.6,在中小城市是26.4。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在大城市,男孩超重率已达16.7,女孩超重率为9.6。(摘自北京晚报,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摘自人民健康网,有删改)(材料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的瘦素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肥胖人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摘自百科知识,有修改)(材料四)人体90%的维生素D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合成维生素D需要日光的照射,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另外10%的维生素D来于食物,而且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如果你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就要有意识地吃以下几种食物。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鱼肉或鱼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红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维生素D;3.鸡蛋:鸡蛋的蛋黄部分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D含量较多,猪肝、羊肝等次之;5.菇类:植物类维生素D中菇类含量最丰富,如果食用前给蘑菇照一下太阳,维生素D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摘自石星亮什么是维生素D,有修改)4 . 请从(材料二)中找一句话,来给(材料一)提供的数据下一个结论。5 . 为什么说维生素D能抑制肥胖?6 . 阅读(材料二),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画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一句中加点的“过多”能否去掉?为什么?7 . 新学期开始了,小明同学胖了不少。请根据下列两张图表,分析小明变胖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蔷薇几度花丁立梅(1)喜欢那丛蔷薇。(2)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3)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4)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5)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6)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7)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8)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9)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10)“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8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3)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B第(4)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突出装束外表朴实的美,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C第(9)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D本文首先描述我欣赏着那丛不起眼蔷薇,过着有希望很有盼头的日子;接着通过记叙与老人远距离观察和近距离买卖、攀谈塑造了热情、乐观、随性自然卖灶糖老人形象;最后由花丛中老人背影展开联想,引用诗句卒章显旨,且升华了形象。9 . 细读第(5)段,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10 .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加点词“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从修辞角度品析)11 . “蔷薇”在文中多处出现,有什么含义和作用?12 .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题目“蔷薇几度花” 寄予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阅读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21)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13 . 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请说说它的作用14 . 文中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联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15 . 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16 .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17 . 第(18)段用了哪几个词语来突出后生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生命活力?联系上下文,说说第(20)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8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秦民大说(_)(2)有一人徙之(_)19 .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0 . 翻译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21 . 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四、句子默写22 . 经典诗文默写(1)江山如此多娇,_。(2)浊酒一杯家万里,_。(3)_,西北望,射天狼。(4)_,载不动许多愁。(5)了却君王天下事,_。(6)_,岁晏有余粮。(7)_,只有香如故。(8)而现在,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9)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1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