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文言文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B录毕,走送之走:跑C又患无硕师硕:大D腰白玉之环腰:腰上2 . 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 . 下列各项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的一项是( )例句:计日以还A以书假余B俯身倾耳以请C以中有足乐者D以衾拥覆4 .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意思: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意思: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意思: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又提供食物,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意思: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5 . 对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直接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自己求学勤奋B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6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7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文言文阅读伤仲永8 .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识书具 (曾经)B指物作诗立就(完成)C邑人奇之(奇怪)D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9 .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忽啼求之不能称前时之闻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可以为师矣C泯然众人矣父利其然也D并自为其名以养父母、收族为意10 . 以下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比人的天资更重要的道理。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C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的衰退,来证明先天教育的重要性。D本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11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他的父亲利用仲永的天赋,每天强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B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翻译:仲永长到五岁,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12 . 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余闻之也/久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D余/闻之也/久13 . 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通_。(2)甚矣,汝之不惠_通_。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C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D为魏郡太守(当,担任)15 .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文言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人的日常称谓,请解释加点词兄子胡儿与儿女讲论文义君与家君期日中16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17 . 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你能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负:依仗。贻:遗留。18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至若春和景明:(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子京忽以书抵文正:(4)患无隙以规之:19 . 翻译(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愤郁颇见辞色。20 . 用原文来回答。(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21 . 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霍光传(节选)汉书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鬓。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22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长财七尺三寸财:(2)止进有常处常:(3)郎仆射窃识视之识:(4)众庶莫不多光。多:23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2)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