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学生的表扬,既要适当,又要适度,过分的溢美之词往往会使学生飘飘然迷失自我,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C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惶hung妯娌li出其制胜q毫不辟易bB晕车yn宵小xio慷慨厚道ki井然有绪xC剽悍bio晓喻y狂奔乱蹿cun俗不可耐niD圩堤wi招徕li咄咄逼人du平心而论png3 . 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2)距离一中校庆没有几天了,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回到无锡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3)“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的。(4)听到亲人在这次地震中不幸罹难的消息,一向乐观的她禁不住。A(1)矗立(2)不日(3)不屑置辩(4)黯然失色B(1)镶嵌(2)不日(3)毋庸置疑(4)黯然神伤C(1)矗立(2)翌日(3)毋庸置疑(4)黯然失色D(1)镶嵌(2)翌日(3)不屑置辩(4)黯然神伤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5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薄烟(b)粗犷(kung)贮蓄(zh)咄咄逼人(du)B侍弄(sh)菡萏(dn)霎时(sh)人声鼎沸(dng)C确凿(zo)蝉蜕(t)宿儒(s)花团锦簇(c)D热忱(chn)晕眩(xun)抽噎(y)拈轻怕重(zhn)6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对于这个问题,我真是能力不足,不足以剖析入微,鞭辟入里。B王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D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手指上的温度,完成下面小题。(1)坐在母亲的小院里晒太阳,冬天的太阳。(2)母亲的小院落,还是从前的模样。几十年了,花开花落,星月流转,它却坚定地守在这里 ,等着我回来晒太阳。(3)母亲把炒好的南瓜子捧出来给我嗑。夏天的时候,母亲的小院里,还有门前屋后,总会开满艳艳的黄花,是南瓜的花。不多久,就看到很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的叶间,像胖娃娃。母亲吃不掉那些南瓜,她栽种的目的,是为了取里面的籽。把籽洗净,晒干,炒熟,就是香味四溢的瓜子儿。母亲知道她的孩子喜欢吃。(4)母亲的脚步声在院门外响起,胳膊肘里挎着篾篮,蔑篮里是碧绿的青菜,很蓬勃。母亲不知打哪儿学到一句很时髦的话,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绿色食品。”父亲跟在后面进来,也说:“这是绿色食品,一点农药都没打过的。”母亲回头,佯怒道:“怎么我跑到哪儿你跟到哪儿, 跟猫儿似的。”(5)父亲就对我告状,说母亲老是欺负他。母亲不甘落后,也抢着告状,说父亲欺负她了。我问怎么个欺负法的。两个人就傻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嘟囔着,反正欺负了。(6)心突地一紧,想起小时候,受了冷落,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到母亲面前告状,说姐姐欺负我了。母亲就会抱抱我,亲亲我。母亲的温度,通过手指传给我,我小小的心,很安静很温暖。(7)阳光绵软如絮。恍惚中,从前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而我的父母却小了老了,愿望只剩下那么 一点点:不被我们遗忘。(8)眼睛触到父亲的白发,母亲的皱纹,突然无话。记起回来时,曾在包里塞进一条烟,是带给父亲的。(9)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其神态,像意外得了宝贝的孩子。(10)母亲不乐意了,跑过来,对我摊开双手说,我也要。我觉得好笑,低头到包里翻找,找出一盒巧克力,是单位同事结婚时发的喜糖,我随手放在包里面了。我把巧克力拿出来给母亲,母亲非常惊喜,把那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托在掌上,看了又看,然后举到父亲跟前,欢天喜地地说,看:“丫头还是最宝贝我,送我的东西比送你的好看。”(11)午饭过后,我回城里。半路上,到包里掏纸巾擦手,手触到一个纸盒,掏出来,竟是我给母亲的那盒巧克力。不知何时,母亲又把它悄悄塞回到我的包里面,连上面的包装都未曾动过。(12)原来,母亲所索要的,不过是我手指上的温度。7 .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小了老了,他们的愿望只剩下 “不被我们遗忘掉”。本文哪两件事情体现了这一点?8 . 请结合上下文,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语句。(1)不多久,就看到很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的叶间,像胖娃娃。_(2)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_9 . 文章题目“手指上的温度”有何含义?结合文本分析。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依旧在罗兰当生活项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感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逃离的办法是坐车。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股市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就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承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来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有时发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通宵站一闪而过, 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白沙屯地名潇洒,国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10 . 第自然段中,“逃离”本是狼狈的,但作者却说“愉快”,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1 . 第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文明污染”,从全文看主要体现在哪里?请概括回答。12 . 文章标题为“桃源依旧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13 . 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有何异同? 相同:_不同:_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词默写。(1)兔从狗窦入,_。(十五从军征(2)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_,悠悠,_。(4)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的句子是:_,吹伤了那家,_。(5)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暮寝而思之,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四、课内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孙权劝学初,杈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_)(2)但当涉猎(_)(3)及鲁肃过寻阳(_)(4)肃遂拜蒙母(_)16 .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7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字表达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人物的怎样心理?18 . 本文根据史书改写,题目是编者加的,请另选角度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五、作文19 . 作文。在公交车上你给别人让座,在校园里你随手捡起地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