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2)_第1页
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2)_第2页
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2)_第3页
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2)_第4页
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创新是北京精神的,包容是北京精神的,厚德是北京精神的。A精髓品质核心特征B核心精髓品质特征C核心精髓特征品质D精髓特征品质核心2 . 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蜷伏惩罚(chng)狭隘(i)神采奕奕B纯粹徇职(xn)坍塌(dn)惊慌失措C安详贮立(zh)蓦然(m)漠不关心D热忱栅栏(zh)温驯(m)篷勃气概3 . 选出下列对划线处的语言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 )A她真是勤劳,一天能干两天的活儿。(典型而合理的夸张手法)B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不能象牵牛花靠老树枝来炫耀自己。(比喻恰当)C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用词得当且与句意相符)。D一个黑衣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正确使用比喻与夸张两种手法,显得非常形象)4 .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5 . (18届四川眉山市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出现瓶颈效应是因为农业生产与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缘故。B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C通过全民阅读活动,居民的阅读积极性和文化教育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D为了提高地方传统风俗文化特色,我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民间采风”活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海棠树史铁生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6 . 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7 .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2)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8 . 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9 . 品读第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10 .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11 . 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答:选项。因为。12 . 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例如:(1)用“ _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_。(2)用“_ ”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_等等。13 . 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怎样的精神面貌。14 . 第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 和 “生命的质量”分别指的是什么?15 . 第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为什么?16 . 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三、句子默写17 . 古诗文填空。(1)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2)马上相逢无纸笔,_。(逢入京使)(3)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4)有约不来过夜半,_。(约客)(5)无丝竹之乱耳,_。(陋室铭)(6)杜甫望岳中的“_,_”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8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C相委而去委:舍弃D下车引之引:牵拉19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就( )A白雪纷纷何所似乡书何处达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友人惭,下车引之C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D过中不至闻道龙标过五溪20 .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A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子女儿们讲解文章的含义。B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讲解文章的含义。C(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子女儿们谈论文章的义理。D(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21 .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顺是( )A咏雪中第一句即交代咏雪的背景,在东晋赫赫有名的谢氏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于是有了“内集”“讲论文义”的雅兴与时机。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B咏雪中谢太傅对于“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两个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C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一百来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更是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精炼可见一斑。D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揭示的。写友人: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葬。第二句“非入哉”,出言不逊,展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这些都从侧面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五、诗歌鉴赏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2 . 下列对诗歌写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23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六、综合性学习24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央视制作推出了经典咏流传节目,反响热烈。实验初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经典伴我行”专题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中。校团委会为集中收看这个节目特地发布了通知,请指出下面这则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两处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