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跟着父亲学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1 . 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事件达到的阶段我背第一首诗和词_有画面感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完全理解我反对父亲的观点_2 . 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 . 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你摘抄一处,结合内容说说这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摘抄:分析:4 . 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本学期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读书的三种姿势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并不一定真正实行的办法。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以外,一般人想要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谋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靠这种姿势轻松地达到目的的。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的意思。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的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的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古今中外贯通,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虔敬地刻苦。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虔敬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东倒西歪,精神涣散,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所读的书本当然是绝对正确的,不包含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绝无仅有的。一般地说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的和个人的局限。一个大人物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读是完全必要的,不好好学习就不可能提高自己。但是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用马克思主义的俗语说,“批判”它,用解构主义的话说“解构”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人的思想并不像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设想的那样是一块白板。如果真的是白板,可能也就是白痴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心眼里总是存在着一点准则,这种准则是你整个生命的积累;也可以说是一种“先见”,“先见”,并不一定意味着“先见之明”,有了这种“先见”,你就有了与书本交流的本钱。这种交流式的读书,是读书的最高层次,我把它叫做“对话式的读书”。也许你的“先见”在对话中,战胜了对方,这时先见,也就成了“先见之明”,而且得到了丰富。也许你的先见,在对话中被动摇了、瓦解了。这时,你的“先见之明”就变成了“先见之暗”。这就意味着你有了进步。因为你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局限。“先见”或者本文哲学家的“预结构”,是自己获得自由思考的前提,没有任何先见,就没有自由思考的本钱。凭着它你就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的自卑感。真正要进入对话式的层次,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俯视它;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让实际情况去批判它、分析它。当你发现书中所说那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又有了提高,你又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之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千万万不要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的。5 . 文中谈到了三种读书的姿势,对这三种读书形式,作者各持什么观点?6 . 阅读文中两处划线的语句,结合文意,理解三个加点的词语。7 . 简要阐述作者的论述思路。8 . 请就文章在语言上的某一特点做具体分析。二、句子默写9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2)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3)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5)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三、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10 . 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手 指 不 可 屈 伸(2)夫 人 好 学1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无从致书以观致:_(2)媵人持汤沃灌汤:_(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4)负笈从师负:_(5)或依林木之下或:_12 .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录毕,走送之。(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3 . 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四、名著阅读14 . 阅读水浒传,根据原著情节,完成问题。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他道:“娘,铁牛来家了!”他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娘道:“恁地却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他道:“铁牛背娘到前路”当下背了娘,提了朴刀,出门望小路便走。(1)上文中的“铁牛”是谁?_(2)铁牛为什么回家背母亲外出?答:_(3)这件事最终结局如何?答:_五、综合性学习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甲(压抑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lng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责任心课件教学课件
- 谈友谊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度餐饮行业劳动合同范本(含福利待遇)
- 2025年吊车租赁机械租赁合同租赁物维修保养责任协议
- 2025年家居用品代工厂定制加工合同模板
- 2025电商培训课程合作委托合同范本
- 2025大理石地面铺设与环保型石材选择合同
- 2025电力增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合同
- 2025年度影视广告视频剪辑制作与策划合同
- 2025版艺术作品约稿合同全文分享
- 2025年吉林省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运输工具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湖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实现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绿色金融培训课件
- 牛奶加工工艺流程
- 《教室不乱跑》课件
- 2024年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地震破拆技术课件
- 致密油藏中CO2驱油机理研究
- 2025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