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能否走向成熟的标志。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2 . 请选出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在2009年国际女排的精英赛的冠军争夺战中,中国队技高一筹,以3:0战胜了巴西队。B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C鉴江供水工程正式开工的消息一传开,大家立即欢呼雀跃起来。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常吸收外来词,以求时髦,哗众取宠。3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显示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小石潭周围环境之“静”,表现了作者游玩时的愉快的心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若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如近邻一样亲近,表明知心朋友的声息相通。D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将老翁的命运和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起来。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风,在寥落的巷子里唱着轻柔的歌,高高的墙,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却座落在被遗忘的路口。那些古老的院子、古老的麻石板小巷,收藏着岁月的痕迹,也收藏着很多扑shu迷离的传说。老人坐在门槛上聊天,那些属于他们的故事,是一坛尘封的美酒,随着一年一年老去的年华,越来越香醇。他们大声地说,肆意地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做最真实的自己。小孩儿在巷子里跑来跑去,玩着他们的游戏。(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扑shu迷离(_)门槛(_)肆意(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寥落”中“寥”在文中的意思是(_)A稀少B寂静C空虚;空旷(4)选文主要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5 . 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6 . 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7 . 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8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9 . 谈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什么?10 . 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11 . “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12 .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五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太阳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的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间。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量,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13 . 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14 .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15 .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16 . 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阅读最美牵牛花,完成各题。最美牵牛花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时下正是晚秋。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惟独牵牛花不同。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那是真正的花篱。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这么着,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作者林少华)17 . 细读第段,概括加点词语“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15字)_18 . 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确定文中第段划线句的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朗读重音的词语:_理由:_19 .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20 . 结合全文及你的生活体验,理解第6段划线句中“最幸福”的含义。四、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作动词,扶着轼。一:副词,实在,的确。重(chng):重叠,多数。舅:丈夫的父亲,公公。小子: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2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缘溪行缘:(2)渔人甚异之异:(3)吾夫又死焉焉:(4)小子识之识:2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何为不去也?23 .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请说出两文的异同。五、句子默写24 . 古诗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月下飞天镜,_。(李白渡荆门送别)(3)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楚江:长江。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浦树:水边的树。散丝;雨丝。25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首联“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了白水的动态,虽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B甲诗颈联两句对仗很工整,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C乙诗是一首暮雨中的送别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D乙诗颈联写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境界开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26 . 乙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27 .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七、名著阅读本学期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地阅读了西游记全书,下面是阅读的些成果展示,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28 . (任务:我来批注)小涵对以下的三个回目内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了批注,请根据他的批注内容选择他所批注的对应回目。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批注A:此一处妖精不可谓不用心研学,才华已经超越普通人之上,只可管用结了地方,最后还是血淋淋倒在了钉靶之下,可惜可惜!批注B:此妖魔手中的一件宝贝当年曾打得齐天大圣跌了一跤,束手就擒,如今又被此物戏弄,小说前后照应,万事皆有因果。批注C:分明是师徒有心救人一命,是好事一桩,其中偏要生出一些互相捉弄的情节,读起来顿时妙趣横生,真正有味。其中批注_对应第三十八回,批注_对应第五十一回,批注_对应第六十四回,(填写序号A、B、C即可)29 . (任务二:我来探究)人与神魔合二为一,是西游记神魔形象的鲜明特点之一,请你结合小说的情节谈谈下列形象这一特点。(选择其中一个即可)A第三十一回奎木狼B第八十三回地涌夫人C第九十八回阿傩、伽叶二尊者30 . (任务三:我来参与)西游记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被二度创作,比如86版的央视西游记中增加了白龙马因为未婚妻万圣公主不忠而恼怒获罪的情节,请问原著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中白龙马是因为何事获罪?如果你来二度创作,请你也创设个白龙马获罪的原因,要尽量符合原著精神,作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