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_第1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_第2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_第3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_第4页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花儿万紫千红 , 千姿百态,不仅是大自然的功劳,更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 .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C . 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装饰,老城区的破房子面貌一新,令人赏心悦目。D . 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大型科技化作业,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2. (2分)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 . 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C .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D . 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7九上朝阳期末) 默写苏轼虽两鬓微霜,仍能“聊发少年狂”,常怀“_,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之志。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虽赋闲在家,仍赋壮词抒发自己渴望“_,_”的雄心壮志;登上北固亭,面对滚滚长江水,想到南宋朝廷的懦弱无能,他忍不住借用曹操的话慨叹“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4. (3分) (2018七上桐乡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远离城市的(xun)_嚣,寻一处静(m)_山水悠然小憩;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农家的淳朴风情;在绿水(qng)_山中寻找心中的慢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选择。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5. (5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例句:读书就像农民耕地,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6. (6分) (2017九上和平期末)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服衣冠(穿戴)B . 明日徐公来(第二天)C . 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D . 时时而间进(经常)(2) 下列句子中的“于”用来表示比较的一项是( ) A . 皆以美于徐公B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 . 能谤讥于市朝D . 皆朝于齐(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B . 文章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C .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D . 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7. (13分) (2017九上邗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记游松江苏轼吾昔自杭移高密 , 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 , 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 , 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追思曩时,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注】 高密:今属山东,宋时称密州;垂虹亭:即后文松江桥亭;吴分:地名,指松江当属吴;异物:指人已经去世。(1) 解释下列划线字。从余过李公择_ 坐客欢甚_此乐未尝忘也_ 追思曩时_(2) 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以歌词闻于天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 . 而松江桥亭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 . 其略云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 . 有醉倒者 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3) 句子翻译。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 苏轼的怀旧之作,大都洋溢着乐观自信的精神,而本文则别有一番深情慨叹。请说出本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感慨。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8. (18分) (2017九上点军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 ”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 , 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 , 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 通读全文,说说中国“桃花文化”为何独具特色? (2) 第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其作用是什么? (3) 在第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诗,在第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一个多字成语。“_”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_”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4) 根据对上文的理解,在第自然段填写一句话,使其文意贯通。 (5) 在第段横线上填写一组表并列关系的词语。_,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_,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6) 积累链接:“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花卉,也精神品格的象征。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的句子是:_,_。 9.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节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 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指明修辞手法,再说说例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 文段中有许多动词用得精练传神,选其中一例做简要赏析。 (4) 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5) 联系自己儿时的经历谈一谈:文段中的哪些细节勾起了你的回忆?触发了你的联想? 10. (10分) (2017七上徐州期中) 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 选文是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也无怪他们疑惑”中“他们”是谁? (2) 选文中提到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