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_1ppt课件_第1页
细菌性痢疾_1ppt课件_第2页
细菌性痢疾_1ppt课件_第3页
细菌性痢疾_1ppt课件_第4页
细菌性痢疾_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菌痢,河北省正定县农村菌痢发病率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目的了解河北省正定县农村菌痢的疾病负担。方法对河北省2002年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进行监测,以人群和医疗机构为基础。从同意参与研究的腹泻病例中收集粪便样本,分离和鉴定志贺氏菌,并确认细菌性痢疾病例。计算年龄特异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对确诊的细菌性痢疾病例进行了90天的随访,以监测与细菌性痢疾相关的后遗症。结果全年共调查腹泻病例10105例,人群腹泻率为每年133/1000。其中,0岁组腹泻率为1388/1000人年。其次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618/1000人-年。确诊细菌性痢疾331例。3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2/1000人-年,其次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7/1000人-年。结论菌痢在正定县农村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远远高于报告的传染病发病率。应考虑为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以控制该地区的志贺氏菌感染和流行。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故又称志贺氏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下坠。严重病例可能会出现脓毒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病因:志贺氏菌,也称为痢疾志贺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孢子,有菌毛。根据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即志贺氏菌、福勒氏菌、博德特氏菌和宋内杆菌,共43个血清型(不含亚型)。流行病学传染源包括病人和带菌者。消化道的传播途径通常是易受感染的,并且疾病后的免疫力是短暂和不稳定的。不同的菌群和血清型没有交叉免疫,因此容易反复感染。流行特征全年都有分布,夏季和秋季是最常见的季节。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致病性志贺氏菌进入胃,容易被胃酸杀死。未填充的细菌到达肠道。正常人体肠道菌群对外来细菌有拮抗作用。肠粘膜表面可分泌特异性IgA,防止细菌吸收和侵入。当耐药性降低或致病菌数量大时,痢疾杆菌通过菌毛粘附并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繁殖,然后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然后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继续增殖、裂解、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毒血症。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影响整个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表现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充血、水肿和出血。暴露或粘膜下斑片状出血,肠腔内充满粘稠的脓液和血性渗出物,粘膜坏死和脱落形成浅表溃疡,严重者可在溃疡修复过程中见到干泥坑样变化。慢性细菌性痢疾可能有轻度充血水肿,粘膜或颗粒粘膜苍白增厚,血管纹理不清,溃疡修复时瘢痕凹陷,粘膜周围有息肉样改变,但肠壁因瘢痕组织收缩而使肠腔变窄的情况很少见。常见类型(典型)以急性起病、恶寒发热为特征,多在38 39以上,伴有头晕、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一般中毒症状。粪便开始呈粘糊状或水样外观,其次为粘液或粘液性脓和血便,数量少,每天排便10至10次,伴有急性腹泻和大便重。左小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性肠线。2.轻度(非典型)一般不发烧或低烧,腹痛轻,腹泻次数少,一天3 5次,粘液较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也无早期可能出现严重头痛和频繁呕吐,典型的是喷射呕吐。苍白的肤色和灰色的嘴唇;血压会轻微上升,呼吸和脉搏会轻微减慢。伴有嗜睡或烦躁不安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颅内高压和脑水肿的早期临床表现。晚期表现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如反复抽搐、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节律不规则和深度不均匀。瞳孔的大小、大小和圆度各不相同,或者大或者小,对光的反应可能很慢或者消失。肌肉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进入昏迷状态后,所有反射消失。(1)休克期(外周循环衰竭型):以脓毒性休克为主要表现的较为常见的类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或甲真菌病;上肢湿冷,皮肤有图案,皮肤指纹阳性(皮肤按压后的再填充时间 2秒)。(2)血压下降,通常10.7千帕(80毫米汞柱),脉压下降, 100次/分钟),儿童高达150 160次/分钟,心音微弱。尿少(30 ml/h)或无尿。意识障碍。以上五项也是判断疾病是否好转的指标。严重时休克难以逆转,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肺水肿,可导致外周呼吸衰竭或MSOF并危及生命。肺水肿的x线胸片显示肺门附近点状斑密度增加,阴影伴有支气管纹理增加。个别病例发病急且典型,可在24 48小时内转化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应该注意它。成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是全身中毒症状和痢疾症状严重,腹泻频繁,大多是血便,甚至大便失禁。由于脱水和酸中毒,休克经常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发作型约占5%,并有慢性细菌性痢疾史。发病原因是吃生冷食物、劳累过度或着凉、腹痛、腹泻、脓血便,但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2.慢性迁延型的发生率为10%左右,长期反复出现腹痛和腹泻、大便粘液血便、乏力和营养不良等症状3。慢性隐源性腹泻的发病率约为2-3%,1年内有细菌性痢疾病史,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便培养可检出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可看到肠粘膜病变,(2)慢性细菌性痢疾,(3)辅助检查,1。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慢性期贫血。2.病原学检查依赖于痢疾杆菌的培养。3.免疫学检查诊断迅速,但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4.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要点:(一)急性细菌性痢疾。1.一般处理应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口服补液盐可用于轻度脱水和无呕吐的患者。严重腹泻和呕吐的病人需要静脉输液。2.来源治疗(1)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理想药物,如诺氟沙星。(2)其他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阿奇霉素等。3.退烧药和物理降温用于高烧的对症治疗,解痉药(阿托品和颠茄)用于严重的腹痛。慢性细菌性痢疾。生活规律的系统治疗,适当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吃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残留,无刺激,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疾病。2.病因学疗法(1)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联合治疗1-3个疗程。(2)药物保留灌肠(3)对症治疗(1)胃肠功能障碍:可使用镇静和解痉药物。(2)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的慢性腹泻,可使用乳酸菌或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细菌性痢疾中毒1。抗感染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当病情好转时改为口服给药。具体抗菌药物同上。要点是:扩大有效血容量;(2)纠正酸中毒;强心疗法;解除血管痉挛;保持酸碱平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4.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的防治。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和带菌者,早期隔离,直到每隔一天大便培养一次,连续2 3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早期治疗,彻底治疗。对托幼机构、餐饮业、供水等单位的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粪便培养等。以便及时找到携带者。对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将其调离工作岗位,直到完全治愈后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是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最重要的环节。认真落实“三管一除”(即管好水、管好食物、管好粪便、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严格执行和实施各种卫生系统。痢疾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的疗效一般不确定。近年来,口服活疫苗已被主要使用。有些人口服志贺氏菌减毒活疫苗,可产生IgA,防止菌毛附着于肠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入侵和肠毒素引起的腹泻。保护效果只有6个月。在我国,通过X射线照射、氯霉素或亚硝基胍诱变等方法获得了一些减毒突变株,并取得了初步结果。护理诊断:1高热与痢疾杆菌感染有关。2组织灌注的改变与痢疾志贺氏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关。腹泻与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道疾病有关。护理措施包括:1 .消化道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2次;毒性细菌性痢疾应严格卧床休息;应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监控;患者应置于仰卧位或休克位;应该注意保暖。3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吃少量食物,喝淡盐水。伴有呕吐的严重腹泻需要临时禁食、静脉营养补充和病情缓解后的饮食调整。4、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面色、惊厥先兆及其发作特征,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是否有光反射,记录24小时的进出情况。5症状护理(1)高热(2)腹泻(3)循环衰竭(3)护理措施(3)循环衰竭(1)体位:仰卧位或休克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