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分析-PPT课件_第1页
儿童用药分析-PPT课件_第2页
儿童用药分析-PPT课件_第3页
儿童用药分析-PPT课件_第4页
儿童用药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用药分析,初晓艺术,2。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2。婴儿时期:1岁以下3。婴儿时期:1-3岁4。学龄前阶段:3-6/7岁5岁。学龄女性:6-12男性:7-13/146。青少年时期,根据解剖和生理特点将:名儿童吸毒者分为几个阶段,3,儿童的生理特点,生长:身体和器官的增大和发育:功能的心理完善:逐渐成熟的身体的自我免疫建立;4.新生儿用药特点;3岁以上婴幼儿用药特点:儿童合理用药原则的案例分析:主要内容:1 .新生儿用药特点;6.新生儿指的是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需要在从母亲身体到分娩的脐带结扎后28天内完成。新生儿从子宫到子宫外第一次独立面对外部生活环境。因此,新生儿阶段是人类自身的一个特殊时期,药物治疗具有特殊性。(1)新生儿用药分析,(7)肝肾发育不良,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良。随着体重和年龄的增加,改善药物作用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的个体差异很大。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不能根据成人剂量进行机械转换,也不能应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血脑屏障功能差。这种药物相对容易进入大脑。皮肤粘膜表面积大,血液丰富。一些外用药物和透皮制剂易于吸收。一般生理状态和特征:1。新生儿用药分析,8。药物吸收,(1)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给药途径对新生儿药物吸收有很大影响,9。药物吸收,(1)药代动力学特征,10,(1)药代动力学特征,11。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1904年,以Schmol命名。死亡率为50%-70%,75%-90%的幸存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这是人类听力障碍、视力异常和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药物诱发的核性黄疸: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提高游离胆红素亲脂性,与脑磷脂亲和力强胆红素浸润神经细胞,(1)药代动力学特征,12,黄疸,血红蛋白,铁,卟啉,珠蛋白,胆红素,血浆蛋白,结合胆红素,生理性黄疸:血细胞破坏,低血清蛋白含量,2-3天出现,2周自然消退。药物-高胆红素血症:血脑屏障,表1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14,年龄越小,肝脏药物酶越不成熟,肝脏代谢的药物t1/2,葡萄糖醛酸苷酶缺乏,葡萄糖醛酸苷酶结合力差,半衰期延长,出生后4周内乙酰化酶活性低,磺胺类药物需要乙酰化,代谢缓慢,游离形式表:茶碱,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代谢,(1)药动学特征,15,G-6-帕金森病,辅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正常红细胞膜稳定因子,谷胱甘肽维持-巯基对细胞膜的还原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改变红细胞膜稳定性溶血,16,成年人肾有效血流量仅20%-40%,新生儿肾清除率低,原型药物经肾排泄的清除率减慢t1/2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地高辛新生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率仅为成人的1/8-1/5。药物排泄,(1)药代动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麻醉剂:乙醚,氯仿,氟烷和一氧化二氮成瘾镇痛药:吗啡及其人工替代品哌替啶和其他窒息和戒断症状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催眠药新生儿嗜睡,中枢抑制药和其他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甲基戊胺抗甲状腺药:硫脲和其他药物: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噻嗪类利尿剂,维生素A,D,锂盐,(2)药物在各种系统中的作用,2,分析分析婴儿用药情况,20岁以后,生长迅速,某些系统易受药物作用,特别是肝脏和肾脏逐渐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新陈代谢和排泄功能增强,容易出现消化功能障碍或习惯与新生儿期相比,脂溶性药物Vd的血脑屏障功能仍不完善,此时水溶性药物浓度被稀释,但脂肪含量增加。2.婴儿用药分析,药物分布,23。影响新陈代谢的因素。肝脏相对较大,其相对重量是成人的2倍。肝药酶和葡萄糖醛酸酶等主要代谢酶基本成熟。肝脏的代谢率比新生儿期快,有些药物甚至比成人高。许多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如茶碱、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比成人的t1/2短。其次,分析婴儿所使用的药物,药物代谢,24,快速发展的婴儿肾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在6-12个月时达到甚至超过成人水平。2.肾小管排泄能力在7-12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结果:一些主要由肾脏清除的药物比成人排泄快,t1/2比成人短。二。婴儿药物分析、药物排泄、窒息镇静药、中枢神经系统吗啡、哌替啶等戒断症状、抗惊厥药或洋地黄苷氨茶碱呼吸系统药物不应使用中枢镇咳药,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主要是祛痰和消炎,止泻药不应使用过早,止泻药不应使用,(二)各种系统的药物作用,27岁以上儿童药物分析,对影响神经、骨骼发育和内分泌的药物特别敏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四环素喹诺酮阿司匹林对影响盐代谢或酸碱代谢的药物非常敏感。3岁以上儿童药物分析。儿童用药原则,29。明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防止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个体化给药应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注意用药依从性。儿童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30。(1)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传染病病原学检查应尽快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应考虑疗效、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根据病人的情况,应该尽可能使用一种药物来控制传染病。除非联合用药是必要的,否则不应忽视营养支持疗法以及心理和行为矫正。3,儿童用药原则,31,(2)防止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适应症注意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诊断不明确,不宜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不良反应,3,儿童用药原则,32,(3)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口服溶液优于片剂和粉果味制剂含糖颗粒、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给药、吸入、滴注、含漱、口服皮肤和粘膜给药。3.儿童用药原则,33。基于体重的计算见表2,基于体表面积的计算见表。4.严格控制剂量,个体化给药,33。儿童剂量=,70千克,成人剂量和儿童体重。3.儿童用药原则,34。基于成人剂量的剂量计算:表2儿科剂量转换表,35。基于体表面积的剂量计算:儿科剂量=成人剂量儿科体表面积(m2)/1.73m2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对于10岁以上的儿童,每增加5kg体重和增加0.1m2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监测血药浓度。肥胖儿童的个体化给药也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5)注意给药时间和间隔,确定糖皮质激素:上午8点抗酸药、健胃药、胃粘膜保护药、止泻止泻药、利胆药、肠溶片、胶囊:饭前30分钟水杨酸、奎尼丁、铁剂:饭后15-30分钟驱虫药:早晨禁食催眠药、抗肿瘤药、泻药、抗过敏药:睡前给药间隔,确定组合半衰期、剂量、身体状况、肝肾功能测定。3.儿童用药原则,37,(6)强调用药依从性以确保疗效,同时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次数和缩短疗程:早上8: 00,选择药物制剂和规格糖浆、含糖颗粒、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或泡腾片,适合儿科使用,配有量杯和特殊保护装置,具有长半衰期、长效和缓释控释药物,3。儿童用药原则,5。病例分析,儿童,女性,1.5岁,体重10公斤,发热,轻度咳嗽3天,伴有流鼻涕。口服布洛芬混悬液7.5毫升/次(混悬液:20毫克/毫升,100毫升/瓶)。分析:退热药物剂型和剂量的选择;5.案例分析;1.退热药物的选择: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并可补充物理降温法。(2)退热药的剂型选择和剂量确定:儿童应选择液体制剂,如混悬剂和混悬滴剂。布洛芬剂量太高,建议3-5ml/次,每天不超过4次。病例分析,病例一分析,儿童,男性,1个月,鼻出血1天。身体检查:鼻出血,四肢瘀伤。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 100秒,高岭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100秒。诊断:维生素k缺乏。静脉注射维生素K1进行治疗。该儿童在服药后1分钟出现呼吸急促和喘息,15分钟后出现红疹。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消失。案例分析,案例2,这个案例应该属于错误的行政途径。维生素K1注射液的使用说明建议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毫克/分钟。过量静脉注射(超过5毫克/分钟)可能导致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病例报告分析显示,95.3%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注射。五、病例分析,病例二分析,儿童,男,4岁,咳嗽5天,发热1天,体温39,伴有流鼻涕,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肺炎合剂20毫升,每日3次;需要时,阿司匹林泡腾片200毫克/次。父母将阿司匹林泡腾片分成四份,让孩子用白开水吞下,导致恶心和上腹部不适。案例分析案例3这个案例应该属于错误的服药方法。阿司匹林通常被制成肠溶片,并因胃刺激而用水服用。用于退烧或止痛时,可制成泡腾片,疗效快,用温开水溶解后服用。泡腾片中柠檬酸钠的缓冲作用和碳酸氢钠的中和作用降低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且副作用低于普通片。患者,男,4岁,体重15公斤,主诉咳嗽5天,发热2天。体检:体温38.5,呼吸30次/分钟,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小,双肺呼吸音粗,双肺细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9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