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经典的中秋古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_第1页
唐诗中最经典的中秋古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_第2页
唐诗中最经典的中秋古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_第3页
唐诗中最经典的中秋古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中最经典的中秋古诗,一个名句惊艳了千年!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王建,看起来比较陌生,但有一首大家一定很熟悉:“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便是王建的代表作之一,可谓脍炙人口。而上面这首描写中秋望月怀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同样堪称绝唱。 诗中前两句写景,“中庭地白树栖鸦”描写赏月环境:中庭月色如积水空明,清冷素洁,树上鸦鹊也由聒闹慢慢寂静无声,一派萧瑟清美的赏月之景。 紧接着一句“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秋正是桂花飘香之时,这个句啊看似写人间桂花,但又仿佛暗指月中桂花!此时的诗人在这冷气袭人、桂香怡人的环境中赏月,而那广寒深处,想必也是露珠清冷,沾湿桂花,意境耐人寻味! 前两句描绘出了中秋之夜赏月之景,而后两句却宕开一笔,从一人望月联想到天下人望月,从赏月之事深化到相思怀远之情,意境由清冷之美专为阔大长远。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了人间所共有的秋思之情,似虚而实、含蓄隽永,蕴藉深沉! 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境美极,中秋怀远之情更是表现地思深情长,感染力极强,这个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堪称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中秋佳节漂泊在外的游子离人! 篇二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代: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节,游仙,抒怀 译文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处。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能够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能够看见千万里之外:“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金色的霞光从东面逐步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诗里面的“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以后人们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篇三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中秋节,月亮,思乡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