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三章ppt课件_第1页
生理学 第三章ppt课件_第2页
生理学 第三章ppt课件_第3页
生理学 第三章ppt课件_第4页
生理学 第三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CONTENTS,.,学习目标:1.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概念、正常值和意义以及血浆的pH值2.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血液的功能难点:血浆渗透压,PS:古时“滴血认亲”,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医院看病,大多时候要抽血,为什么?,.,一、基本组成与血量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水:91%93%血浆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气体、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液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血细胞WBC:(4.0-10.0)109/LPLT:(100-300)109/L血量: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有70-80mL,.,一、基本组成与血量血浆蛋白: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就是前者蛋白质含量多正常成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其中:白蛋白(A):40-48g/L,分子量最小,最多球蛋白(G):15-30g/L,分子量较大,较少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最少A/G=1.5-2.5意义?生理功能:运输功能;缓冲功能;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过程;维持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营养功能,.,一、基本组成与血量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判断贫血指标之一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二、血液的理化性质1、比重全血的比重约1.050-1.060,血液中红细胞越多,比重越大血浆的比重约1.025-1.030,血浆蛋白越多,比重越大红细胞的比重约1.090-1.092,RBC内的血红蛋白含量越高,比重越大2、黏滞性全血的相对黏度为4-5,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流切变率血浆的相对黏度为1.6-2.4,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二、血液的理化性质3、血浆渗透压1)渗透压概念: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与溶质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PS:1、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因此他们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2、血浆与组织液的最大不同是血浆蛋白,因此他们的胶体渗透压不同3、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大小无关。由于蛋白质分子质量大而数目少,电解质分子量小而数目多,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记忆:1.“晶体”是透明的,所以“晶体渗透压”由亮晶晶的“NaCl”产生2.“胶体”是黏糊糊的,所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维持的。并且只能由血管“盛装”,因此它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血浆的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HCO3-/H2CO3=20:1取决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以及肺和肾的正常功能缓冲物质主要包括:HCO3-/H2CO3(主要)、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此外:红细胞内还有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K2HPO4/KH2PO4、KCO3-/K2CO3等,.,小结: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2、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就是前者蛋白质含量多,A/G=1.5-2.53、正常成年男性:40%-50%;女性:37%-48%,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判断贫血指标之一4、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5、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决定6、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HCO3-/H2CO3=20:1,.,课后练习题:1、红细胞比容是指。2、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3、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4、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5、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思考题:为什么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参考值比女性高?,.,.,.,学习目标:掌握: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原料与影响因素;贫血及产生原因2、白细胞的功能3、血小板的功能熟悉:1、白细胞的分类与正常值2、血小板的正常值,.,血细胞红细胞(RBC)一、形态及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1012/L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二、红细胞生理特性及功能:1.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大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全部溶血3.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用红细胞沉降率(ESR)表示,简称血沉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影响因素:红细胞叠连血浆成分的改变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的变化,.,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生成部位:正常成人(红)骨髓2、原料:蛋白质、铁3、成熟因子:叶酸、VitB12例: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4、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合成影响因素:组织缺氧、贫血、肾血流量减少性激素:雄激素促进雌激素抑制四、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在脾、骨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破坏,.,血细胞生理白细胞分类生理特性及功能见教材31页表3-2,.,血细胞血小板一、形态和数量来源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平均寿命:714天正常值:(100300)109/L大于1000109/L易发生血栓小于50109/L出血倾向二、生理功能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3.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小结: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功能?2.红细胞的生成原料、部位与影响因素?贫血及产生原因?3.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4.缺铁和缺乏叶酸、VitB12各导致什么贫血?,.,课后习题: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2.红细胞在血管外的破坏的主要场所是。3.肾性贫血的原因是。,.,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表3-4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学习目标:掌握:1.血液凝固的概念、基本步骤2.血清与血浆的区别3.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抗凝因素和主要抗凝物质的生理作用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及其意义,.,一、血液凝固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呈丝状,相互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络在内,形成血凝块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区分要点: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被消耗的某些凝血因子,.,二、凝血因子12种加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编号见教材表3-3注意:1.除Ca2+(F)外,其他均为蛋白质2.存在部位:除F存在于组织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与新鲜血浆中3.依赖VitK:F、F、F、F4.被消耗的:F、FV、F、FI5.最不稳定:FV、F,.,见教材32页图3-3,三、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血液凝固示意图:见教材33页图3-4,.,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表3-4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四、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小结: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与功能?2.红细胞的生成原料、部位与影响因素?贫血及产生原因?3.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4.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5.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