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 第七章 成本计算_第1页
会计基础 第七章 成本计算_第2页
会计基础 第七章 成本计算_第3页
会计基础 第七章 成本计算_第4页
会计基础 第七章 成本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成本计算,第七章成本计算,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第二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一、成本的概念与作用(一)成本的概念成本是属于价值的范畴,是新增(或已耗)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新增资产:企业新生产出来的产品等。已耗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等的消耗。,资产,价值:C+V+M,C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生产设备和材料等)的转移价值;V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M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额。,成本,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二)成本计算的概念成本计算企业归集一定计算对象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总成本:1000801080(元)单位成本:10804270(元),成本计算,(三)成本的作用,成本的作用,A计量经营耗费和确定补偿尺度的重要工具,B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和产品竞争能力的条件,C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核算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D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各方面工作的综合指标,生产成本,消耗补偿,生产成本,销售价格,销售产品,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成果,物资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成本,成本计算(实际成本),二、成本计算的意义,三、成本计算的原理企业在计算不同经营阶段的各种成本时应共同遵守的原理(原则)。,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专门为某一受益对象发生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受益对象成本,重要性原理,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由若干受益对象共同发生的费用应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成本,对少量的不影响受益对象成本计算的费用可不计入受益对象成本,购入的某种材料,或生产的某种产品,如购入材料的市内零星运费可计入“管理费用”,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计入成本,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四、成本计算的要求,第七条工业企业的下列费用开支,列入成本: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原价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按产量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租赁费和修理费;三、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购置样品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四、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吨煤奖、特定原材料节约奖、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国务院: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条例(1984),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不计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划清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支出,费用,成本,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生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遵循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做法:其中费用的确认与成本计算相关,3月4月5月,待摊费用,费用确认,应付标准,本期发生费用,当期完工产品成本,预提费用,费用,成本,当期发生当期负担,前期付款本期负担,后期付款本期负担,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含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确定其单位成本的过程。二、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第二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购货企业,销售企业,买价采购费用,相关税费、保险费、运输费和包装费等,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二)材料采购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设置“材料采购”明细账,归集采购费用,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确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按所采购材料的品种或类别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三)采购成本项目及计入成本方法1.直接计入: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如买价和为某种材料单独发生的运费)应直接计入该对象的采购成本。2.间接计入:不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如发生共同性运费等)应分配计入各计算对象的采购成本。,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例7-1】用银行存款购买乙材料3000千克,买价3000元,运费180元。(见表71)根据直接受益直接计入原理,应直接计入乙材料成本。编制会计分录为:借:材料采购乙材料3180贷:银行存款3180,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2.间接(分配)计入:不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如同时运输多种材料共同发生的运杂费),应分配计入相关受益对象的采购成本。(见表71)【例7-2】购买甲材料、乙两种材料。买价分别3800元、6000元;重量分别为2000千克、6000千克,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9800元,支付共同性运费480元。(见表71),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根据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共同性运费应分配计入计入两种材料的成本。本例假定按两种材料的重量为基础进行分配。分配率:480(2000+6000)0.06(元/千克)甲材料应分配:0.062000120(元)乙材料应分配:0.066000360(元)编制会计分录为:借:材料采购甲材料3920乙材料6360贷:银行存款10280,(3800120),(6000360),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根据重要性原理,企业发生的与材料采购有关的一些零星小额、对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影响不大的支出,不计入原材料采购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列入管理费用。这些支出包括:材料供应部门或材料仓库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采购人员的差旅费、采购机构经费,以及发生在市内的小额运杂费等。,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四)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举例1.资料:例71、72业务与分录。2.有关明细账户登记,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举例编号),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举例编号),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五)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材料采购成本项目,根据总成本和采购数量计算确定,有关数据可从“材料采购”明细账取得,以上各行合计,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一)基本计算程序,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编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确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按所生产产品的品种或类别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二)成本项目及其计入成本的方法1.直接计入: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2.间接计入:如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等),直接材料(生产产品消耗的材料费等),制造费用(生产产品消耗的设备费等),生产成本项目组成内容,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方式,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间接费用,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三)应予考虑的四种情况,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举例1.资料:教材P160162(以前月份投产,本月A产品全部完工;B产品部分完工)。(1)期初在产品成本:见表77或“生产成本”各明细账户登记(表79、710)(2)本期费用发生额:见表78或“生产成本”各明细账户登记(表79、710)制造费用:2550元,尚未分配(见表7-8)。,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3)期末产品完工情况(见教材P160表78下)A产品50件,全部完工;B产品120件:完工100件;在产品20件,每件按定额应占用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50元;直接人工8元;制造费用:8.5元。总计占用生产费用为:(5088.5)201330(元),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1)分配制造费用(假定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1)分配率:2550(700+1000)1.5每1元工人工资应分配制造费用1.5元。2)制造费用分配额A产品:7001.51050(元)B产品:10001.51500(元),某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分配率,分配率本月发生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工时、人工工资等),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2)计算A产品完工成本A产品:50件,全部完工。可将期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发生额直接相加。,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3)计算B产品完工部分成本B产品:完工100件,20件尚未完工。应将期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期发生额相加,再减掉期末在产品的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50/件201000(元)直接人工:8/件20160(元)制造费用:8.5/件20170(元)合计:(66.5/件20)=1330(元),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B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直接材料:1600440010005000(元)直接人工:68411401601664(元)制造费用:67615001702006(元)合计:(总成本)2960704013308670(元)单位成本:867010086.7(元),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五)编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产品生产成本项目,根据总成本和生产数量计算确定,有关数据可从“生产成本”明细账取得,以上各行合计,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六)编制完工产品入库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A产品4400B产品8670贷:生产成本A产品4400B产品8670(七)登记有关明细账户(见教材P161,表79、710),三、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一)基本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成本即已销售商品的制造成本(生产成本)。一般的计算方法为:,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若销售的商品是多批次生产的,且各批单位成本又各不相同,应采用一定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第八章中详细介绍)等确定其单位成本。,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二)主营业务成本计算举例1.资料:(1)本月销售产品情况A、B两种产品各50件。(2)本月销售产品单位成本(见明细账),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从明细账户的登记可见:A、B两种产品期初库存和本月入库各有两批,且单位成本各异。因此,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先确定两种产品发出的单位成本。本例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法。,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A产品单位成本:(3600+4400)(30+50)100(元)B产品单位成本:(3030+8760)(30+100)90(元)2.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A产品销售成本:100505000(元)B产品销售成本:90504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