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调研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7九上张店期中) 划线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质(做人质)于齐B . 圣人非所与熙(同“嬉”,开玩笑)也C . 而乡邻之生日蹙(每天)D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来得及)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 (2019八下潮阳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f sh_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岩层的年龄为6500年,因此可以zhu s_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o shng n j_。当它ji rn r zh_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9九上吴兴期中) 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1) 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 (2) 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 鸟下绿芜秦苑夕,_。(许浑咸阳城东楼) (5) 面对外物的或好或坏,人生的或得或失,我们可以向古仁人学习,以博大的胸襟坦然面对,便可以做到“_,_;”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我们也可以向苏轼学习,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寄月传情:” _,_。” 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9七上金华期末) 图中与孙悟空打斗的人物是谁?请根据图示简述该场打斗的结果。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5. (17分) (2019八上宝山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数沈致远自然数1、2、3是数学之起点,其他所有的数都是从自然数衍生出来的。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自然数均为正数,负数之引入解决了小数不能减大数的困难,例如1-2-1。负数也是有原型的,欠债不就是负资产吗?所以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因此零是一切数之基础。其次,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没有进位制就难以表示大数,数学就走不了多远。零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以零,得零零的原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分数的引入解决了不能整除的困难,例如1313。分数当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插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充数轴上的空白,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换句话说,所有的数都已被发现了。其实不然!有些数就根本无法以整数或分数来表示,最著名的就是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圆周率既不循环,也无终结,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数学家将像圆周率那样无法用整数或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有了无理数以后,原来的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对数的寻求是否到此为止呢?数学家并不满足,继续孜孜以求,寻找尚未发现的新数,果然被他们找到了。发现的契机是研究一些数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是2,是正整数;2的平方根是一个无理数,和圆周率类似。那-1的平方根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任何数的平方均为正数,据此-1的平方根就根本不存在。但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这就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以符号i表示之,并规定i的平方为-1,-1的平方根当然就是i了。同理,-4的平方根就等2i,即2乘以i。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仍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零赞_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飘渺,“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的虚功要用虚数表示,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要用复数表示。谁说数学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复数,其应用也实际得很呢。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pin章?我们且拭目以待。(1) 第段中“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pin章”的“pin”应写作_。 (2)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3) 段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分别是( ) A . 时间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过程及“数”的概念B . 逻辑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过程及“数”的原型C . 时间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时间及“数”的概念D . 逻辑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时间及“数”的原型(4) 第段末作者引了自己写的一首零赞,请你推测原文应该是( ) A . 你自己一无所有 /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 难怪你这样美 /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B . 你的存在是如此渺小 / 却把别人有限的生命无限延长C . 你每一次艰难的倒立 / 都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真理D . 你的出现 / 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5) 对于本文写作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普及“数”的概念,希望人们通过“数”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B . 揭示“数”的原型,敦促科学家继续探究“数”, 解决生活难题。C . 改变“数”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的感觉,带人领略“数”的美感。D . 联结“数”和“文”的关系,证明“科学”、“文学”的性质相同。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7分)6. (17分) (2019九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三病张培锋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病因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选文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段引出论题,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2) 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3) 结合选文,谈该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9九上嘉兴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喜雨(明)朱曜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雨夜(宋)项安世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注】牸(z):母牛。漉:滤。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交流。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 (2019九上五华期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不以千里称也(_)一食或尽粟一石(_)策之不以其道(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说明只要有伯乐,就可以成为千里马。B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了千里马的可悲命运,从反面表明了中心论点。C . 选文结尾“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的主旨。D . 选文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愤慨之情。九、 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8九下沂水月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阳光驱散寒冷,阳光赶走阴霾,阳光温暖人心,阳光带来希冀。阳光是一种健康的心态,阳光是一种进取的精神,阳光更是一种宽容的情怀。让阳光照进心灵,写在脸上,洒在前行的路上,人生便少了些许坎坷,或许就能成就一生辉煌。请以“阳光”为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二)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题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