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是文体的一种,即书信。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字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D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2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加快脚步不断发生襟怀坦荡庄严肃穆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B既然你答应别人,就应该兑现承诺。解说:这是因果关系复句。C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D国庆节前一天,我们班举办了一场以“祖国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3 . 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前后赤壁赋很好地解决这对矛盾。“熟”与“俗”是书法艺术里的一对矛盾。只有多看多写,胸有成竹,下笔时才能挥运自如。但是,正因为熟练了,容易顺着套路、惯性书写,作品就显得俗气。ABC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你们把屈原又未免估计得过高。他其实只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喧宾夺主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本领,只要你们不杀他,老百姓就不会闹乱子。何苦为了一个夸大的诗人,要烧毁这样一座庄严的东皇太一庙?我实在有点儿不了解。4 .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估计B谈情说爱C喧宾夺主D庄严5 .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BCD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错的一项是( )A歼灭(qin)刹那(ch)慷慨(ki)屏息敛声(nin)B不辍(cu)悄然(qio)一绺(l)沿溯阻绝(sh)C胆怯 (qu)镌刻(jun)辟邪(p) 殚精竭虑(dn)D秀颀 (qn)遒劲(qi)纤弱(xin) 潜滋暗长(qin)7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8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鞭挞(t)寒噤(jng)关隘(i)眼花瞭乱(1io)B狡黠(ji)联袂(mi)蜿蜒(wn)炯然不同(jing)C句读(du)丝缕(1)骤然(zu)拾级而上(sh)D连翘(qio)狼藉(j)作揖(y)果实累累(li)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B今年,大蒜、白糖等大幅涨价,涨价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催生了“蒜你狠”、“糖太宗”等网络新词。C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D他的见解独到而犀利,因而这本书可以针对某些“制造业”衰败的言论,进行一番拨乱反正。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0 . 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11 . 第三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说说这个“挡”的表达作用。12 .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两处“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13 . 文章第2段中“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交代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4 . 阅读本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又见炊烟朱莉周末的下午,我带孩子从城里回乡下婆婆家,远远看见屋顶升起一缕炊烟。那时而浅灰时而淡蓝的烟雾,冲出屋顶,飘逸苍穹,绵绵如絮,悠然上升,氲出浓浓暖意。我忍不住加快脚步,来到婆婆的新厨房。一口崭新地锅在婆婆的再三坚持下,坐落下来。只见它浑身上下贴满白瓷片,身高适当,小巧而玲珑,构成厨房一道别致的风景。地锅旁边是一堆柴草,错落有致。久违的画面,显得格外温馨。我连忙坐下来烧火,儿子拿柴,婆婆不停地夸赞,还是地锅做饭快! 是啊,乡下人家,炊烟最勾魂。生活在农家小院的乡亲们,最向往的就是炊烟飘起的日子,那一柱柱腾空升起的炊烟,或轻烟袅袅,或丝丝缕缕,总会伴随着饥肠辘辘,如期而至,亲切地召唤着,唤醒我们儿时最饥渴的时光。那些年,一到做饭时,家家户户的屋顶,长长的烟筒仿佛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扯出或浓或淡的烟雾。炊烟生起,总会酝酿出几许期待,几丝甜蜜。炊烟底下,一炉柴火,映出满脸绯红。满堂烈焰,舔舐锅底,煨出一锅饭香。记忆中,婆婆做饭技艺是很巧的,变着法儿烧出不同的饭菜,或一锅米饭,或一锅面条,或一锅清汤,偶尔也会有几盘亮晶晶、油汪汪的鱼肉、鸡蛋,那自然会成为一家老小碗里的惊喜。这时,婆婆是不允许开锅的,伴随着炊烟变淡、消停,婆婆总是打发年龄最小的弟弟、妹妹去喊正在田间劳作的爷爷、公公吃饭。于是,“喊饭”的叫声开始响起。那声声呼唤,高低错落,此起彼伏,漫过田野,回荡山间,悠长如歌,绵长有味。仿佛给风平浪静的日子,投下几枚石子,激起几朵欢悦的细浪。田间地头,劳作的大人们,纷纷抬头应和,困倦的脸上绽放出一丝惊喜,荒芜的心田也蕴出一丝希望,收工吃饭!伴随着菜香四溢,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全家围坐在一起,享受举杯把欢最甜蜜的时光。一杯黄酒下肚,几丁咸菜入口。喝出一片舒心,嚼出满脸笑容,千里愁云仿佛都随风吹散,日子的艰辛也都被那浓浓淡淡的炊烟填平。一家老小,吃饱喝足,卸下满身疲惫,袒露轻松惬意,该下地的下地,该喂猪的喂猪,该上学的上学,守着炊烟的日子又在奔跑中前行。是啊!牵手炊烟的岁月,织出多少农家那份难得的温馨和甜蜜,绣出多少乡村恬淡宁静的时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是一种怀旧情结,经久不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陶渊明的炊烟,小鸟依人;“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是刘禹锡的炊烟,楚楚动人;“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这是陆游的炊烟,温馨宜人。凝眸我们的炊烟,它也正放飞农家小院甜美的梦想,绘出乡下人家心中的美丽山水画卷!如果说炊烟是儿时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画卷,那伴随着炊烟的谢幕,是一个时代的悄然陨落,是另一个时代的破浪启航。近些年来,日子渐渐好转,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喊饭”吆喝声渐行渐远,炊烟也正悄然变淡。如今的乡村,家家户户,桌面上摆放的不是浓汤肥鲫,就是精肉素炒。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总觉得缺少一种味道,那可能就是炊烟的味道吧。看乡村的炊烟,成了我难得的奢望 看着我在发愣,儿子说,看!炊烟又升起啦!我回过神,看见婆婆做的满桌饭菜,香气四溢,把我的胃口吊了起来。 婆婆老了,村庄老了,老得炊烟淡淡。但袅袅炊烟,始终定格在我心里,就像一条路。我不知道它通向哪里,但我知道,只要有它,家就不会荒凉。(11)有一种味道,叫炊烟。 (散文百家 2016年6期)15 . 请分条概括出作者写了哪些有关“炊烟”的画面16 . 文中第节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7 . 第节说“看乡村的炊烟,成了我难得的奢望”为什么说成为“奢望”?请结合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18 . 文章最后一节说“有一种味道,叫炊烟”这种“味道”指什么味道?19 . 作者写对乡村过去“炊烟”的回忆,你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根本不可能回到那种“炊烟”的生活,那作者为什么还对它恋恋不舍呢?三、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隆中对)20 .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诣: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时人莫之许也22 . 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你认为徐庶的评价恰当吗?结合(甲)(乙)两则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四、句子默写23 . 古诗文默写。 (1)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3)一鼓作气,_,三而竭。(曹刿论战)(4)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一个“望”字,在杜甫笔下有截然不同的情怀。24岁的杜甫北游齐、赵,望岳中“_,_”二句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流露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45岁的杜甫经历“安史之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春望中“_,_”即使这种情形,令诗人心生伤感。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4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24 . 诗歌描写哪两个季节的柳?各有什么情态?(2分)25 . 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柳的不同情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六、综合性学习26 . 实践活动。如今正是北雁南飞、瓜果飘香、大地丰收的季节,班上准备进行一次“感受自然,享受秋天”的实践活动。(1)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请你将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火红的诗,燃烧着希望和情思。秋,_,_。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