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绺(li)妯娌(zhu)热泪涟涟(lin)B不逊(xn)舰艉(wi)惟妙惟肖(xio)C窒息(zh)轩榭(xu)殚精竭虑(dn)D扒手(b)恹恹(yn)称心满意(chn)2 .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B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C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D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3 . 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B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C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D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B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D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5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B减河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D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辩证看压力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遇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6 . 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外界压力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的这一观点?7 . 阅读文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什么观点?8 . 读完全文,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正确面对压力?(用原文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怀念(节选)史铁生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跟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9 . 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10 . 选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1 .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三、对比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2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太丘舍去(_)(2)则是无信(_)(3)及事讫(_)(4)先期一日(_)13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5 . 文段理解。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四、句子默写16 . 默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 _,志在千里。不畏浮云遮望眼,_。 _,愁云惨淡万里凝。无题中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_,_。”五、作文17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