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六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B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如出师表。C“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的用品燃料。受了教育后,他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清清楚楚,不敢了事。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全然褪尽了。A必须必需轻率容貌B必须必需草率容颜C必需必须轻率容颜D必需必须草率面貌3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lng)要塞(si)轻盈(yn)锐不可当(dng)B横蛮(hng)炽热(ch)酒肆(s)颔首低眉(hn)C吹嘘(x)佃农(din)不逊(xn)深恶痛疾()D戾天(l)飞漱(s)萋萋(q)千转(zhun)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缭亮抖擞絮絮叨叨B澄清睫毛铃铛翻来复去C憔悴决别高邈淅淅沥沥D分歧沐浴祷告喜出望外二、现代文阅读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对此,国人深受触动。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由此可见,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失败者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5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麻雀的气性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傳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zhln_,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几个调皮的要去拔车棚里自行车的气门芯。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猹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棚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圃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嘛。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眼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褐色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他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傳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7 . (1)在第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Zhln(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段。8 . (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身份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小罗的反映和表现学校老师差遣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多、小罗”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跟着老教师叫“小罗”“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孩子们青着一张脸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2)“小罗”最终因“干得没意思”而离开学校,从对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没意思”的含义是:9 . 对小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B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C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10 . 请说说文章第两段在文中的作用。11 . 本文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三、句子默写12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宫中府中,倶为一体,_,_。(诸葛亮出师表)(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凯旋返乡,梳妆打扮,恢复女儿情态的句子是_,_。”(3)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的句子是:“_?_!”四、课内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3 . 语段中有“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据示例,从文中举例并解释。示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中的“从”前者译为“向”,后者译为“跟从”。14 .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6 . 文章第二段将“我”缊袍敝衣与“同舍生”服饰华贵形成_(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_的态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作者“乐”在_。五、诗歌鉴赏17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2)下列各项中,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3)对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00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一首绝命诗。B.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C.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D.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指谭嗣同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六、名著阅读18 . 借助任务单的探究方法,探究选文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季苇萧多吃了几杯,醉了,说道:“少卿兄,你真是绝世风流!据我说,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觉得扫兴。据你的才名,又住在这样的好地方,何不娶一个标致如君?又有才情的,才子佳人,及时行乐!”杜少卿道:“苇兄,岂不闻晏子云: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是这等样,天下无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几个。也是培补元气之一端。”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七、综合性学习19 . 综合性学习。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