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凫水(f)争讼(sn)消声匿迹天衣无缝B斡旋(w)幽悄(qio)周而复始金吾不禁C闭塞(s)陨石(yn)垂珠联珑人情事故D撺掇(du)缄默(jin)戛然而止草长莺飞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生态语文能够 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提高人的修养。(2)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3)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A熏染碌碌无为不管也B熏陶无所事事无论都C熏染无所事事即使也D熏陶碌碌无为无论都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满族作家舒庆春,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它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宋代把论语春秋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4 . 下列词语中括号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嗥(ho)鸣彷(png)徨仰慕(m)鲜(xn)为人知B赫(h)然衰(shui)微迭(di)起气冲斗(du)牛C高标(bio)校(xio)对调羹(gng)深恶(w)痛绝D抹(m)杀机杼(zh)澎湃(pi)迥(jing)乎不同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面塑面塑,俗称江米人,也叫面人,是一种用糯米粉或精面粉为原料捏塑动物、人物形象的手工工艺。我国的面塑起源于民间,在节令时候用面配以红枣、绿豆、胭脂花点等做的“喜饽饽”、“花点心”等,属于带有祝福含意的食品或祭祀祖先的供品。我国这种面塑食品起源应该相当早,因为南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最晚在宋代民间就已经盛行。这种在节令前夕做“果实花样”的习俗,“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宋代的“果实花样”很多,据岁时杂记等记载,当时面点,有“甲胄”人物,有“戏剧”人物,有“孩儿鸟兽”,有“飞燕形状”,可谓“奇巧百端”。我国古代的面塑跟节令风俗联系紧密且带有吉庆含意。比如,我国有的地区,春节的“花饽饽”要做成莲花、鲤鱼形,以祝福来年连年有余;端午节做成荷包、葫芦形,以避毒去害;小孩过满月,外婆家要送十二生肖的大面圈,或“麒麟送子”,以求“囫囵”圆满;婚礼上送的“喜饽饽”,则多是龙凤、鸳鸯、双喜、石榴,以祝愿新婚夫妇和睦相爱,多生贵子。其余像面佛手谐音“福”,面鹿谐音“禄”,面桃象征寿,塔形盘花糕象征步步登高,也都有吉祥的意义。“花饽饽”、“花点心”既好吃,又好看,又带着吉庆的祝福,很受人们喜爱。慢慢地,在面里掺糖,用模子或手捏成各种小人、小马到果市摆摊,或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出现了。以后一些捏塑技术比较高的人专用彩色江米面捏制小面人,这种专供欣赏不能食用的小面人就成了一种民间工艺品。捏面人用的江米面大多是掺富强粉和石炭酸、蜂蜜、甘油等才能使用的,不然容易腐裂。用之前还要调色加工成彩面。捏面人的工具一般很简单,主要是小拨子、梳子、滚子和剪刀。面塑艺人用这些简单的工具,通过搓条、拨花、展片、润色、压珠、搓花条等造型技巧,干净利落地捏塑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景物,既快且美,堪称一绝。面塑艺人大都生活贫困。他们常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捏些小玩意逗孩子玩,借以为生,因此他们的名字很少能流传下来。传说我国最早的面塑艺人是光绪时天津姓张的一位老头,他早年替人抄录戏本,后来改学面塑,技艺精湛,晚年困顿而死。5 . 文章围绕面塑我国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面塑的定义、_、我国古代的面塑跟节令风俗联系紧密且带有吉庆含意、面塑食品的发展、_、_。6 . 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我国面塑起源于宋代,它是带有祝福含意的食品或祭祀祖先的供品。B彩色江米人只可观赏不能食用。C我国古代面塑在节日和风俗中的角色带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反映了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D出色的面塑艺人动作干净利落,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7 . 第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 . 第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9 . 除了面塑,你还知道我国的哪种民间传统工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课外现代文阅读尘世小暖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快了。”随意聊了几句后,才知道她做清洁工已有些年了。爱人早年因病去世,她一个人辛苦养活儿子。如今儿子娶妻生子,90岁的老母亲又瘫痪在床,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总其大半生,可谓命运多舛,令我感叹。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过了几天,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她见到我会主动微笑打招呼。后来又有几次,我整理出女儿穿不着的衣服,拿去给她的小孙女,老人每回都是既欢喜又过意不去,连声道:“谢谢,真是谢谢你了。“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后来,这样的场景不时的出现。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只有她仍称呼我姑娘,留意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10 . 本文写了“我”和老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内心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表。“我”与老人的交往带给“我”的内心感受偶然相撞,初始老人(1)(2)(3)老人给我送来烙馍(4)11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12 .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13 . 标题为“尘世小暖”,意为在尘世不经意间体会到的温暖,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陌生人给予过你温暖的感动,请简要的表述出来。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乙)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注释)蚖:毒蛇。铎(du):铃铛。14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15 .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余寒犹厉(2)冻风时作(3)娟然如拭(4)有僧布袍来迎(5)赤冠长喙(6)皆去16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之鹄/大道之行B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有源头活水来C且暮,皆宿/年且九十D游人虽未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2)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18 . 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B(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C(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D(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四、句子默写19 . 用课文原句填空。(1)子曰:“_,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2)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3)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4)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5)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7)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就是希望我们做“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五、诗歌鉴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0 . 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21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22 . 通过昆虫记的阅读,你一定了解了许多昆虫的习性。请将下列昆虫与其习性搭配起来。昆虫:蝉 螳螂 杨柳天牛习性:A像个吝啬鬼B“潜伏”地下四年C懂得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 _ _七、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23 . 在读书心得栏里,有的同学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另外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4 . 古人读书、做学问是有一定的讲究和理念的。请针对下列材料,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和理解。(不超出30字)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是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华罗庚也说“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