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_第1页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_第2页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_第3页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_第4页
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光启生活年代:15621633(明末)出生地:上海天主教名:保禄职位: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贡献: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与李之藻以西方历法为基础完成崇祯历书与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泰西水法编农政全书时水利部分全录泰西水法,如何接触到天主教?,因何皈依天主教?,为何翻译大量西书?,全国理工联盟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站同课异构活动历史组苏魏,传教士文明交流的使者,利玛窦意大利人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汤若望字道未,德国人,艾儒略意大利人。字思及,,郎世宁意大利人,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1623年所著职方外纪一书是继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之后详细介绍世界地理的中文文献。,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早期西学东渐的背景,澳门,马尼拉,来华传教士会遇到哪些障碍?,“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何高济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传教士一直是有敌人的超级正统的儒家仇恨一切异端,特别是外国的异端”。英国赫德逊: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995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如果你是利玛窦,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语言、习俗、礼仪文化,传教士服装,身着僧侣服装的利玛窦,身着儒士服装的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中国人认为天是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中国推到东方一角的地理概念。何高济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李之藻与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安文思翻译超性学要(托马斯阿奎那),李之藻与傅汎际合译名理探(亚里士多德),西方绘画技法,西洋乐器,教堂、圆明园,人文学术,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邓玉函与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徐光启、汤若望等编订崇祯历书,徐光启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自然科学,美籍学者钱存训统计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的中译西书凡437部,其中宗教书籍251种,人文学术55种,包括哲学、伦理等;自然科学131种,包括数学、天文、物理、生物、医药等。钱存训: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香港明报月刊第九卷第八期(总104期,1974年8月号),“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第55页,1617世纪中西科学成就,“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徐光启1631年上呈历书总目表,著奕经等详细询(战俘)以(英)咭唎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英)咭唎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五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开始执行“一口通商”的闭关政策。,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早期西学东渐的认识。,“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高中历史第三分册第55页,“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时时作为一种遥远的回忆,隐隐约约的成为知识的潜在资源和背景,常常掀起阵阵知识与思想的波澜,但却在晚清的枪声炮雨中才使中国人如梦方醒”。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2卷:七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著奕经等详细询以(英)咭唎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该国向与(英)咭唎有无往来?此次何以相从至浙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五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16世纪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使得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对于中国文化的更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明清之际陈腐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开阔了眼界;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但它只是昙花一现,过于夸大它的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都有失偏颇。因为传者未能不遗余力的宣传,受众也未能真心实意的接受传者与受众双方的局限性使得它未能给17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当18、19世纪欧洲大陆已经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时,中国执行着闭关政策,西学的光辉在中国依然湮没。直到19世纪中期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之时,中国人才掀起了又一次西学东渐的浪潮。,课后思考:,文明交流是双向的,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的文化有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